芜湖民营经济主体超48万户贡献七成税收
本报讯(记者 王世宁)5月20日,我国第一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5月25日,芜湖市召开2025年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成效与创新举措。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民营经济主体达48.3万户,占市场经营主体比重96.2%,民营经济税收贡献率达70.6%,持续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发祥地,芜湖民营经济呈现量质齐升态势。全市“四上”民营企业达6645户、同比增长10.1%,覆盖工业、建筑业、商贸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规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增速更达30.9%。全市1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6家企业入围全省民营企业营收百强。在国家级创新企业培育方面,全市累计拥有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12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66家,民营上市公司占比达69%,创新驱动特征显著。
在经济贡献维度,一季度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146.9亿元,同比增长17.2%,高于全部税收增速3.4个百分点,占全市税收的比重为70.6%;民营企业进出口额198.2亿元,占全市外贸总额54%,民间投资增速14.4%,领跑整体投资增长。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056.81亿元,信贷投放精准度显著提升,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授信率、放款率分别达90.1%和83.8%,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为破解民营企业发展难题,市政府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通过“畅聊早餐会”、企业家接待日、企业服务工作联席会议等特色机制,线上线下累计办理企业诉求4015件,已办结3989件,办结率99.35%。在要素保障方面,今年已开展银企对接13场,为重点项目授信336.8亿元,同步实施减税降费精准辅导,累计走访重点企业224户次,解决涉税诉求50余件。芜湖还强化用工需求保障和管理人才培训,今年以来已组织经营管理人才培训182人次,开展“易企网+”系列活动23期。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法院建立涉企案件快速通道,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31.15天,今年以来执结涉企业账款、涉金融债权等案件2986件,到位金额8.61亿元。创新推出“综合查一次”改革,将1877项检查事项整合为396项联查事项,检查频次降低60.8%。市场监管领域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累计办理轻微免罚案件2500余件,免罚金额近3700万元。
市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表示,芜湖在全省率先成立民营经济发展科,负责统筹推进全市民营经济工作,并围绕营造良好环境、提升民企竞争力、解决民企急难愁盼问题、完善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20条工作举措。下一步,全市将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