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华再绽放 续写时代新篇章
□记者 齐雯雯 王牧
历史建筑,见证时光流转,铭刻城市记忆。当它从时光中被“唤醒”,以崭新姿态融入现代生活,会是怎样一番场景?
4月28日,老芜湖海关媒体开放日活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媒体齐聚芜湖,一探这座百年建筑的新生。
回响时光 再绽百年风华
上午九点,天气晴朗,长江波光粼粼,老芜湖海关关廨大楼静立江边,与之交相辉映,老芜湖海关媒体开放日活动正式启动。
红砖清水墙、欧洲新古典主义外廊式建筑风貌,媒体记者们跟随讲解员的步伐,走进老芜湖海关旧址,仿若越过百年时光,踏进时空交叠的文化空间。
一楼的数字体验区,以“时光回响·老海关的百年风华”为主线,系统叙述了芜湖海关百年历史及近代商贸文化发展脉络。上世纪30年代的海关中外贸易统计年刊、海关收条等文物展陈,配合数字化的交互,AR互动沙盘、虚拟展厅,动态还原近代港口贸易的场景……这里的建筑叙事格外生动。
沿着旋转楼梯而上,是二楼的文化展陈空间,分为潘玉良艺术空间、西洋老建筑展区、城市艺术沙龙区和文创体验区。一幅幅潘玉良的油画、水彩画作品,一组等比例缩小、3D打印的芜湖西洋建筑群模型,多媒体触摸屏检索,让人身临其境了解潘玉良的艺术人生,以及芜湖西洋建筑旧址之美。目前,馆内现有藏品154件(套)。
以“活化历史建筑,传承开放精神”为宗旨,老芜湖海关旧址展陈空间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借助科技数字赋能,打破静态保护,让“活起来”的历史建筑带给游客沉浸式文化体验。
记者了解到,在媒体开放日后第二天,老芜湖海关旧址将正式迎来对外开放。
对这一好消息,市民章荣兆感到振奋,“老芜湖海关保存至今非常不容易,是芜湖的光辉印记,马上能重新开放,让更多人看见这段历史,了解芜湖这座城市,作为芜湖人感到非常骄傲”。
开放包容 开启时代新篇
老芜湖海关旧址的重新开放,既是芜湖活化历史建筑的生动注脚,也是芜湖开放包容的见证。
老芜湖海关根据《中英烟台条约》设立,于1877年4月1日开关,为旧中国40余处海关之一。建成于1919年,原是一组建筑群,现仅存芜湖海关关廨大楼,是安徽省现存最早的近代海关建筑之一,见证了芜湖开埠通商的历史进程,承载着长江流域对外贸易的历史记忆。
作为芜湖第一批实施“百年历史建筑复活”计划的建筑之一,老芜湖海关旧址整体修缮工程2023年3月开工,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于2024年完工,实现科学修缮与创新利用。
历经百年沧桑,从被动开放到主动融入,从文化冲突到文化交融,即将的重新开放,意味着老芜湖海关将正式开启时代新篇——从历史建筑转向公共文化空间,向着打造城市会客厅的目标迈进。
“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让老芜湖海关真正‘活’起来,进一步促进芜湖文旅融合与产业升级,让它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更好地服务百姓生活,从而形成芜湖文化软实力。”现场工作人员李子逸说。
据介绍,目前为响应《安徽省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专业化运营能力与社会服务功能,老芜湖海关正申请纳入安徽省类博物馆培育库,致力打造长江流域海关文化研究展示中心。
江水滔滔,如今的老芜湖海关,正以开放姿态拥抱未来,让城市文脉在时代浪潮中生生不息,书写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