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六尺巷”,承接时代新意蕴

发布时间:2024-12-17 08:45信息来源:芜湖新闻网 阅读次数: 字体:【    】

田湖周中心村

□记者 周一平 吴琼 林见 褚楚 文/摄

“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在安徽省桐城市,一条百米长的小巷在300多年的悠悠岁月中,见证了一段相互礼让、以和为贵的佳话,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美德、智慧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

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桐城市六尺巷考察时指出,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调解的办法解决。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

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殷殷期望,为探索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有效路径指明了方向。2024年12月上旬,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水口村田湖周中心村和美乡村建设项目迎来收官,一条新建的长约百米、宽两余米的小巷,由西向东穿村而过。这条小巷因礼让而诞生,因睦邻而延展,被广大村民亲切地称为芜湖“六尺巷”,并总结出“让则通,通则顺,顺则兴,兴则和”的水口版“六尺巷精神”。

芜湖版“六尺巷”应运而生

初冬的田湖周中心村,薄雾轻笼,一栋栋白墙黛瓦的农房建筑交错聚集,水口山河傍村而过。在山环水绕、田园阡陌的映衬下,一幅生动的和美乡村画卷恣意展开。

漫步在村中,一条条崭新的硬化道路如玉带般散落,串接着一户户人家。村居蜿蜒曲折的拐角处,总藏着一些惊喜,或是精心装饰的景观小花园,或是饱含乡愁的乡村文化元素,十步一景,既温馨又独特,别样的烟火气让人流连忘返。

走到村中心,映入眼帘的就是村民引以为豪的芜湖“六尺巷”。这条长约百米、宽两余米的小巷道,好似打通了整个村落的经脉,从村东停车场曲折延伸至村西荷花塘栈道,家家户户错落有致排列在“六尺巷”两旁。巷道两边粉刷一新的白墙上,写有刚遒有力的“让”“和”二字,阐释着这条巷道的不同寻常。

“这条巷道是承接桐城六尺巷谦和礼让传统文化的见证。”水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家发说,百余米的巷道,是水口村田湖周中心村五户村民你让一尺、他退一丈,合力“拼接”出来的。

据朱家发介绍,水口村田湖周中心村面积较小,一百多户村民聚集在一起,房连着房、墙抵着墙,村民门前出路狭窄,平时出入往往需要绕行大半个村庄,邻里交往因此也受到阻碍。

2024年,村两委抓住省级和美乡村建设契机,准备在村中心东西走向拓建一条人行步道,打通村内道路微循环。但想要修好这条路,难免需要占用村民宅基地。

在农村,宅基地对农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说服村民拆墙让路,一开始我们心里也没底。”朱家发称,这条东西走向百米巷道想要打通,共涉及5户村民,分别是钱正和、周道宏、周道明、周道锁、周道礼,家家户户都有自建的附属房,村两委先进行了一轮摸底,大家都没有明确表态。

就在村两委感到犯愁时,事情迎来了转机——说好的要把村里道路打通,却迟迟未见进展,市区两级“五星文明户”周道礼坐不住了,他主动找到村两委,要求先拆他家自建的附属房。

“我家距离最长,就从我家先拆。”周道礼语气坚定,没有半点犹豫。他说:“路修好了大伙都能走,方便了一村的人,多好的一件事!”

周道礼主动拆掉了自家的院墙和院中的洗衣房、柴火房等,将院墙退后两米重建,让出的长度超过50米,总面积100余平方米。

周道礼主动让出宅基地,使百米巷道的建设进展实现突破。最东边的钱正和家也动起来了。

“修路是好事,方便了大家,我肯定不会落后!”性格耿直的钱正和表示。他拆了自家的一间厕所、一排鸡棚,让出了60余平方米。

“他们都愿意拆,我家也可以!”一人始,二人从,三人众。在周道礼带动下,在钱正和呼应中,村民周道宏、周道锁、周道明纷纷响应,你家推倒一面墙,他家拆掉一间自建房……就这样,一条东西贯通的人行巷道终于打通了,从此村民进出村庄便捷顺畅。

站在修建一新的水口“六尺巷”巷道口,看着村民或步行或骑车穿梭其间,周道礼、钱正和等人的脸上盛满欣慰。

体悟“六尺巷”的时代新意蕴

铺下的是道路,连通的是民心。

在田湖周中心村和美乡村建设中,在“六尺巷”精神的感召下,自觉退墙让路的远不止这5户村民。在村口极具乡村特色的农耕馆里,朱家发指引记者看到了一面光荣榜,上面详细记录了全村35户村民为和美乡村建设出资出力情况。

村民王成林自愿拆除附属房,用于公共停车场建设;村民周青松自愿提供场地,用于公共环境维护;村民李怀芳自愿提供场地,用于道路护坡修葺……

“这间修旧如旧的农耕馆,是村民周传进将自家老屋无偿提供给村里的。”朱家发表示,周道礼等5户村民退墙让路的动人事迹,带动了全村人舍小家为大家,主动投入到和美乡村建设中。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风民风愈加纯正。

“根本不敢想象乡村还能建设得这么美,这条‘六尺巷’实在功不可没!”村民周道柱一边扎着竹篮,一边高声地讲述村里的变化,言语中充满了自豪。

“以前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厕所,有的还搭建了鸡棚狗舍洗衣房,又矮又乱,既堵了路,也不美观。”周道柱感叹道,现在好了,村里路拓宽了、路灯亮了,房子统一刷白了,住着很舒心。

据了解,田湖周中心村和美乡村建设项目,涵盖道路畅通、雨污排水、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河沟渠塘疏浚清淤、绿化亮化、庭院环境整治提升等基础服务设施工程。在全体村民的助力和支持下,现已全面完工。“田湖周中心村从未像今天这样美观大气、友善和睦,我们打心底感到扬眉吐气、无比自豪,一定更加爱护美好环境,把日子过得更红火、更和气!”村民一致认为。

你仁我义,浸润心灵;友邻睦邻,和谐相亲。朱家发表示,田湖周中心村和美乡村建设中发生的这段佳话,让他们更加深刻领悟到六尺巷历史典故的时代新意蕴。村两委总结出芜湖水口版“六尺巷精神”,即“让则通,通则顺,顺则兴,兴则和”,这是对“相互礼让,以和为贵”的桐城六尺巷精神的主动承接。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借鉴‘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促进基层有效治理和社会和谐稳定。”朱家发语气坚定地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