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扎根乡村写初心

发布时间:2024-06-27 08:28信息来源:芜湖新闻网 阅读次数: 字体:【    】

□记者 乐培意

走进湾沚区花桥镇花桥村,农家庭院干净整洁,村里道路平坦通畅,文化服务设施配备齐全。2023年,花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近千万元,收益达142.67万元,村集体和村民口袋都鼓起来了。

花桥村越来越好,54岁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袁祖发打心底高兴。28年,他把汗水和希望撒播在这片土地上,把村民当“家人”,把村子当“家庭”,把工作当“家事”,始终牢记“当村干部就要为村里干一些实事”的信念,努力地让花桥村实现产业优、乡村美、群众富、乡风好。

强队伍 党员干部动起来

一直在村里工作,袁祖发有一套治理心得,其一就是要有一支过硬的队伍。2010年8月,初任花桥村党总支书记的袁祖发上任第一板斧就是让村干部动起来。他以抓村“两委”班子队伍建设作为突破口,优化班子责任分工。同时,通过完善党员先锋岗、责任区、志愿服务、承诺践诺等机制,引导党员找准工作结合点,立足岗位作贡献。

“登门入户访民情”“一条凳上话家常”“梳理为民办实事台账”“党员承诺践诺清单”……在一个个具体的行动下,村“两委”走出“村大厅”,党员成为落实各项重点任务的“主力军”,村里的“断头路”被打通,道路全部实现亮化,村内集镇通了天然气……

在袁祖发的带动下,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截至2022年,花桥村连续十年被评为无信访村,花桥村党总支获得芜湖市第二批“两应”基层党组织、芜湖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抓产业 村民腰包鼓起来

村富民强离不开产业的发展。增加“造血”功能,是花桥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唯一路径。袁祖发第二板斧就是抓住各种机遇发展村集体经济。

任职党总支书记后,袁祖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鼓励规模化种植。他一家家上门动员农户,将闲置土地流转出来,解决大户用地难题,让一个个新型现代农业主体落户花桥村。

面对本村及周边粮食种植大户晒粮难、卖粮难问题,袁祖发抓住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和“三变”改革契机,通过盘活闲置土地、争取项目资金,鼓励发动55户村民投资入股22.02万元,成立了施茶湖粮食烘干专业合作社。

不仅解决了晒粮难问题,还培育8个致富产业,2名农村产业致富带头人,带动农民本地就业100人。

2022年,乘着全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试点“东风”,袁祖发又一次转变思路,对原专业合作社进行改制,采取收益转股金的办法,在保证村集体控股的前提下,借助村社联姻,将经营范围从原有的单一粮食烘干扩大到粮食生产全产业链配套服务,与湾沚区供销社联合成立了花桥村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成功拿下多家品牌复合肥的湾沚区总代理权,不仅降低农户生产成本,经营至今实现纯利润7万多元,农户获利30万余元;与周边种植大户洽谈粮食收购,今年以来,收购粮食2000吨,合作社获利4万余元。去年,他进一步创新思路,改变小农小户、“单打独斗”的生产方式,盘活400亩撂荒地,发展特色产业,打造青梅果园,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办实事 村容村貌美起来

经济发展了,乡风文明也不能落下。袁祖发的第三板斧就是抓好美丽乡村建设。

多年来,花桥村以乡村美丽宜居为目标,深入推进“三大革命”、危房改造、水系连通、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在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的同时,注重保存村庄肌理,努力留住乡土韵味。开展移风易俗、家风家训、最美家庭、好人好事评选等多样化的活动,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面貌。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和“长者食堂”,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这些年,花桥村相继获得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无邪教示范村、安徽省森林村庄、安徽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安徽省115乡村振兴示范村、安徽省美丽宜居村庄、芜湖市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袁祖发个人获得全国最美河湖卫士、芜湖市劳动模范、芜湖市“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先进个人、“芜湖好人”等称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