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
芜湖是国务院“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确定的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走廊节点城市。记者从昨天上午举行的市交通局美好芜湖“十三五”成就巡礼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经过五年的建设,今天的芜湖交通,高速公路“两环九射”、辐射全国;国省干道“四纵五横”、联线成网;四好农村路“通城达乡”、进村入户;水运航道“十”字衔接、通江达海。交通运输事业不论是在总量、规模和速度,还是质量、效益和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初步形成了以公、铁、水、空全面发展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基础建设:
从“数量优先”到“品质驱动”
“十三五”期间,我市交通固定资产总投资完成241亿元;芜湖市公路总里程10918公里,公路网密度182.33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前列。
高速公路方面:我市加快高速公路网化扩容,北沿江高速巢无段、芜湖长江公路二桥相继建成通车。目前,我市已建成沿江、合芜宣、芜马、巢黄、铜南宣、芜溧、天天等7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84公里,路网密度4.71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二。芜黄、沪武、芜合、宁芜高速等在建、改扩建工程顺利推进,届时我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到342公里、高速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将有效促进长三角地区城际通行快速化。
国省干线方面:我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完工里程185公里,建设完成投资约114亿元,较“十二五”时期提升52%。截至目前,国省干线全长1035公里,均实现了一级公路或快速化公路改造,G205南陵段更是全省唯一一条快速化通行的国道,作为省交通运输厅“十四五”期间主推的标杆示范工程;市区干线公路品质进一步提升,城市位移更加便捷通畅,经过十年砥砺前行,连接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弋江路共建设13座立交,实现全线快速化通车,时速从不足20公里提升到60公里,极大地缓解了过境车辆通行压力。我市正在加速推进S334峨山路东延伸新建工程一期、G205九华南路快速化改造、G318南陵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等8条国省干线升级改造项目。
农村公路方面:我市先后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2071.29公里,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2057.99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9599公里。全市44个乡镇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642个建制村均通不低于4.5米宽的硬化路;2020年,我市完成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1265公里,20户以上自然村全面通达硬化路。原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分别成为安徽省“城乡道路一体化示范县”,原芜湖县、繁昌县先后获得安徽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同时,我市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方面进行全面探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建立了完善的“市、县、镇、村”四级农村公路管理网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被列为全国改革试点市。
水运建设方面:五年来,我市水运建设发展主要指标始终稳居全省第一和长江干线港口城市前列,完成投资14亿元。结合芜申运河和合裕线航道,投资10.9亿元对中山桥、中江桥等沿线10座桥梁按照“一桥一景”进行改扩建,城南和主城区过江交通实现无缝连接,让长江中上游船舶经芜申运河到上海航道缩短11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与芜申运河、江淮运河在芜湖境内形成“十”字交汇,形成了独具特色与优势的航运枢纽,构建起“互联互通、畅达高效”的长三角高等级内河航道网。新增投产码头泊位10个,新增年通过能力750万吨,港口布局持续优化。航道通航条件不断改善,目前全市共有航道29条,航道里程728.9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Ⅲ级及以上)190.3公里。目前,芜湖港拥有各类生产经营性泊位116个,年吞吐能力1.1亿吨,其中万吨级泊位12个,5000吨级泊位53个,对外籍货轮开放泊位6个。值得一提的是,芜湖港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管理服务:
从“管控管制”到“共治共享”
航运模式打造新格局。我市以安徽港口运营集团落户芜湖为契机,全力推动建设江海联运新枢纽。集装箱转运形成“一核两翼”新格局,按照“五定班轮”模式开行,实现“皖货水运”。2020年,港航巴士“芜申快线”正式开通运营,芜湖港靠泊时间不超过8小时,航行时间不超过60小时,每小时装卸箱不低于22个自然箱,航行时间由原来的10天缩短至5天。芜湖至上海直达航线,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800元/箱。班轮密度、装卸效率的提升和物流成本的降低,补齐了皖江港口无直达上海港内贸支线的空白,大大改善了我省主要外贸货物的运输通道。2019年全年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0.63万TEU,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
交通业态实现新跨越。2018年,我市通过修订《芜湖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推动网约车治理改革并在全国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同,被国研智库《中国发展观察》杂志授予“中国样本——改革开放40周年经典案例”,分别荣获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2019年安徽省“十大法治事件”,被赞誉为新业态治理“芜湖模式”。2020年9月,市区3700辆出租汽车完成信息化设备更新,出租车“旧貌换新颜”,进一步提升出租车业服务水平。目前市区出租车共有企业6家,驾驶员5709人,车辆3700辆;全市23家网约车平台取得经营许可证,1417辆网约车取得道路运输证,14730名驾驶员取得网约车从业资格。
服务脱贫展现新成效。一直以来,我市以“四好农村”路为纽带,打通农村公路微循环,搭建道路扶贫的长效机制,助力脱贫“摘帽”。芜湖农村公路延伸到全市44个乡镇,围绕农村公路+脱贫的模式,在带动城乡形象品位的同时,有效推动了沿线各地的美丽乡村游、农家乐、民宿经济等美丽经济的发展。马仁奇峰路、红杨镇湾西路等公路将沿途景点串点成线,现已成为当地发展经济的“加速器”。
行业治理:
从“单一监管”到“综合治理”
安全生产精准施策。我市“互联网+交通安全教育”培训模式被交通运输部作为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的15个典型经验做法之一、列入“交通强国”试点项目;“道路运输企业智能化管控平台”获得交通运输部2019年“平安交通”创新案例“重点推荐”。
政务服务打造标杆。我市在全省率先整合交通政务窗口,初步实现“综合受理、一窗受理”;公路系统全部政务服务事项在全省首家实现“市县同权,全城通办”。
治超工作常抓不懈。一直以来,我市加强科技治超工作,已建成非现场执法卡点9处,在建卡点4处,计划新建卡点10处。五年来,我市共精检车辆23万余台,查处13999台,查处75吨或100%以上共1471台,全市未发生一起因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引发的重大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