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江湾”的生态蝶变 造福人民为城市添彩
滚滚长江东逝水。东西走向的长江,在芜湖拐了个弯,便有了“十里江湾”。从昔日脏乱差的修造船点,到水青岸绿景美的城市名片,十里江湾的华丽转身,可谓是我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点睛之笔。
狠抓整改根治顽疾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芜湖长江箱子拐段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加之紧邻市区、方便物资补给,逐步形成了船舶修造、停泊、交易的岸线区域。船舶中介、运输由此繁荣一时,但长期以来,这里物料、垃圾堆放、岸边毁绿种菜等乱象丛生,成了环境整治的“顽疾”。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2017年5月,我市启动长江岸线专项整治工作,按照“为国护江、为民治江、为城建江,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的思路,花大力气、下狠功夫,对十里江湾及上下游两百多个非法码头、修造船厂、非法砂点进行拆除清场,清理垃圾1800余吨,拖离拆解船只120多条,释放长江干流岸线近30公里,腾出滩涂陆域面积6000亩。
芜湖将澛港大桥、临江桥、滨江公园等地串点成线,打造出全长10.4公里的“十里江湾”生态景观带。昔日脏乱差的箱子拐,如今成了人人都爱去的高颜值生态公园。
环境擦亮城市名片
今年国庆期间,芜湖十里江湾灯光秀亮相央视。华灯初上、夜色阑珊,听江水拍岸、看高楼林立,中江塔、老海关、大剧院……行走在十里江湾公园,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现代气息,这里是芜湖人心中的“外滩”。
十里江湾公园北起青弋江,南至澛港大桥,东靠长江大堤,总面积约2.52平方千米。公园二期以恢复自然生态江滩为主,将防洪与景观、环保与排水深度衔接,在保留原有大堤绿化基础上,因地制宜建设观景绿道,打造江堤生态活动区、滨江滩涂风貌区、林间湿地风貌区三大生态分区,通过连接滨江公园一期、龙窝湖湿地公园,激活芜湖城市沿江公园游憩带,造福江城百姓。
据统计,十里江湾公园平均日游客量有3万余人,人们在此休闲、健身、观光。这里,已经成为“欢乐芜湖”的一张亮丽城市名片。
生态修复久久为功
近年来,我市将十里江湾生态修复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加快生态复绿、补绿、增绿,做到长江岸线1公里范围内应绿尽绿。据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里江湾公园项目规划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环保标准进行设计,结合“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理念,旨在建设一个自然生长的绿地、一个恢复自然生态江滩风貌的示范林地、一个展现芜湖长江文化的生态长廊。
“十里江湾在一级水源保护区内,沿取水口1.1公里范围采取全封闭措施,以避免人为活动对水源水质的污染。”芜湖市园林管理处主任余丹表示,要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堤外区域生态修复,加大对水源保护知识的宣教力度,营造保护长江的良好氛围。属地政府也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全面做好园区环境卫生、治安保障、商贩管理等工作,稳扎稳打走好绿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