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人字洞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再出发”

发布时间:2020-08-27 08:22信息来源:芜湖新闻网 阅读次数: 字体:【    】

(芜湖日报记者 陈旻 余霏) 炎炎烈日,挡不住研究人员考古发掘的热情。随着中科院古脊椎所人字洞遗址科考工作站暨科研科普基地的正式挂牌,由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持的人字洞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迈入新阶段。

人字洞遗址是1998年5月由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其环境背景研究》安徽课题组在繁昌进行地质古生物调查时发现。之后中科院古脊椎所和繁昌县文物局等单位通力合作,对该遗址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系统发掘,采集了数量众多、属种丰富且保存完整的哺乳动物化石,证明其时代为第四纪的最早期。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人字洞的地层中还发现了远古人类加工、使用过的石制品上百件、骨制品数十件,为亚洲是早期人类起源地区之一提供了重要依据。2006年5月,人字洞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2月,繁昌县人民政府与中科院古脊椎所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再次启动 “繁昌人字洞遗址的发掘和综合研究”项目。

“人字洞遗址在22年前发现,并经过初步发掘,经过20多年的研究,发现了很多重要的关于人类生存的资料,产生了一批成果,但还有很多学术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我们启动了新一轮发掘。”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高星向记者介绍说,新的发掘会采用一些新技术、新手段,一方面希望通过发掘找到更多的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痕迹”,发现更多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对遗址保护的需要。“希望通过我们的发掘和研究,让文物‘活起来’,让我们的文物‘说话’,让无字的‘天书’变成有字的‘史书’ ,能够让社会大众知道我们人类的由来,知道怎么发展变化,知道人字洞遗址在人类演化历史上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为我们今天的人带去知识的力量。”

据了解,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人字洞遗址科考、科普价值,推进“遗址经济”与“文化民生”良性互动,今年繁昌县投入1200余万元,实施人字洞遗址抢险加固与环境景观整治工程,改善遗址周边环境,保障文物本体安全,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等有机结合。

图为研究人员正在人字洞遗址现场进行发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