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普惠创新”考评指标 芜湖力争踏入全国第一方阵
芜湖日报记者 汤荣汛
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芜湖“包容普惠创新”指标为优良等次。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我市从创新创业活跃度、人才流动便利度、市场开放度、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蓝天碧水净土森林覆盖指数、综合立体交通指数等方面,对各项指标任务进行了明确细化。力争“包容普惠创新”优化营商环境考评指标尽快达到全国一流,踏入全国第一方阵。
多措并举 助力优化养老服务
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是“包容普惠创新”考评指标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重要内容。芜湖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优化养老服务营商环境,着力构建社区居家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特色养老服务持续发展,整合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特点,打造集日托、短托、长期照护、助餐、助浴等功能为一体的嵌入式小微养老机构,让老年人“养老不离家”;健全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不断优化老年人办事流程,让老年人享受高龄津贴“一次不跑”;强化资金、人才队伍建设等支撑,加强监管,筑牢养老服务发展风险防线,并系统谋划,推进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
截至目前,芜湖全市各类养老机构140个,床位1.85万张;全市共建有9个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72个街道(镇)养老服务中心、297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同步在乡镇内建设2-3个村级养老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全市已建成508家老年助餐服务点,2022年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738户,低收入老年人服务补贴惠及3.92万名老人,为12.53万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
以云为媒 专技职称全项目服务触屏可办
2022年9月,由市人社局自主开发的省内首个市级专技人员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初步实现职称申报、直接认定、异地职称确认、证书查询“零见面、无纸化”服务,专家和专技人才“智能化、动态化”管理,助推专技职称全项目服务“高效、智能、择优、便捷”。
“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高品质精准服务,既是顺应发展要求,回应专业技术人员减压松绑需求呼声;更是创优营商环境,打通政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迫切需要。”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目前,市级平台既能使用省级平台功能,数据全面对接共享,又能体现芜湖的创新特色。对于各级职称管理人员来说,使用同一信息平台、统一业务流程、统一业务标准、统一办理程序,各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一网通办,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专业技术人员“零跑腿”,职称评审阳光便利。同时,异地职称确认全部网上办理,打破专技人才跨区域自由流动障碍,让来芜人才体验亲切服务,让离芜人才留下美好记忆。最后,依托平台还可以实现数据实时动态归集,推动数据全市集中共享。
打造市级专技人员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不仅是芜湖市职称制度改革的新成果,也是创优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下一步,我市将对标对表先发城市,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着力为专业技术人才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深入推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包容普惠创新”指标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我市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促进人才流动,建立开放包容性市场环境,在“包容普惠创新”指标方面,目前,芜湖创新创业活跃度、市场开放度、人才流动便利度、综合立体交通指数等二级指标位于全省前列。明年,我市将以全国一流水平为标杆,力争有新的突破。
“下一步,我市将健全完善常态化调度推进机制,确保全年‘包容普惠创新’指标评价工作得到巩固提升。”如何能成为全国标杆,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我市还将针对“包容普惠创新”考核指标每季度实行动态调整这一实际,准确把握评价工作新变化、新情况、新要求,及时掌握指标在全省考核位次和季度分析评议情况,总结典型案例,逐条逐项细化推进落实,集中精力补短板、强弱项,着力缩短指标差距,全力突破优化营商环境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