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生态种养:兴了产业 富了农民

发布时间:2021-10-19 08:28信息来源:芜湖新闻网 阅读次数: 字体:【    】

芜湖日报记者 刘卫国 王跃虎 王亮

秋日的阳光,让田野多了几分色彩。走在南陵烟墩万兴村的田埂上,看稻田里养虾,观水池里育鳖,惊起白鹭在身边飞过,偶尔传来几声鸡鸭的叫声,一幅“田野牧歌”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陪同我们采访的村生态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邱汪洋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有4300多亩稻田采用了这种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稻虾供养、稻鳖供养已经成为合作社重要的经营内容。

生态循环农业,对于这个名词,我们并不陌生,它将各产业循环结合运用起来,以优化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这种新兴的农业生产业态,目前已被广泛运用到南陵农业产业发展中,成为农村产业振兴的首选。然而零距离接触,却带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体验。

万兴村坐落于南陵县烟墩镇北部,这里气候宜人,环境优美。近年来,该村为夯实新农村建设物质基础,通过盘活闲置荒山、发展生态农业等措施,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富裕广大农民,成为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该村生态养殖业不仅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径,也是振兴农业产业的主要内容。

说起生态养殖,记者眼前的这位庄稼汉子如数家珍。邱汪洋告诉记者,2019年,在镇村两级组织的大力支持下,他牵头周边53户水产养殖农户成立了南陵县烟雨墩生态养殖合作社,大力推行稻虾共生和稻鳖共生模式,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同时建立严格规范的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使得合作社迅速发展起来。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发展,有26家水产养殖家庭农场加入进来,使得生态农业成为该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小龙虾销售额达800 余万元、生态鳖销售额达280 余万元、稻虾米销售额达475 万余元。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其中长期就业的脱贫户23户,户增收入3000余元。

站在田埂上,看着希望的田野,邱汪洋对记者说,我们这里土壤肥沃,气候宜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尤其是“南陵大米”享誉全国。而我们烟墩镇素有天然氧吧之称,独特的环境,使得生产的大米成为“南陵大米”中的优质品种。为此,我们充分利用生物间的共生关系,整个种养过程拒绝农药,不施化肥,消费者可以通过省农产品溯源平台全程追溯监管水稻生产的每个环节。为了保证水稻产品质量,提高稻虾和稻鳖共生技术,加强田间管理水平,我们与省水产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以及省市县渔业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养殖基地提供科学管理技术和科研成果。

万兴村生态养殖业红红火火,就不能不提眼前的这位“村里的能人”。镇干部告诉记者,邱汪洋是南陵县烟墩镇万兴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青年,因家境贫困,初中毕业后,他独自前往杭州市打工,凭借不怕苦不怕累的毅力,干过搬运工、送过牛奶、也收过废品,最后找了一份摩托车代理的工作,短短的几年内积攒了他人生中“第一桶金”。一个偶然的机会,邱汪洋听说家乡这几年稻虾共生和稻鳖共生市场发展情景广阔,而且特种水产品产量高、效益好,他决定投身生态水产养殖行业。邱汪洋回到家乡,承包了200多亩养殖场,开始挖池塘、买苗种、搞管理,忙得热火朝天。但亲戚朋友们不理解邱汪洋为什么放弃既挣钱、风险又小的事业,非要搞水产养殖。但邱汪洋认为,如果自己能够成功,不仅为家乡建设尽到一份力,而且还能够帮助乡亲致富。通过一年的养殖摸索,邱汪洋积累了经验,也得到了可观的利润,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不久,他成立了自己的水产养殖公司,周边水产养殖户也纷纷到他的养殖基地参观学习。村两委看到当地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水产养殖技术需要得到进一步政策帮助时,便提议以邱汪洋水产养殖场为主导,联合周边所有水产养殖农户成立水产合作社。为此,万兴村的生态种养走上了规模和效益化轨道。

临别前,邱汪洋从碧水池中拿出一只孵化不久只有拇指般大小的中华鳖告诉记者,等到周龄时,就可以放到稻田里,实现稻鳖共生,不仅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也促进了稻鳖生长,一举两得。看着他开心的笑容,我们仿佛看到了生态循环农业在烟墩镇结出的硕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