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市:兴水利 惠民生 促发展

发布时间:2021-05-07 08:25信息来源:芜湖新闻网 阅读次数: 字体:【    】

水是生命之源,水利建设关系民生福祉。“十三五”以来,无为市持续加大水利建设投入,以完善江河流域防洪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为重点,不断强化水利保障。

全面落实责任

筑牢防汛抗旱屏障

无为市地处西河、巢湖流域下游,地势平坦低洼,受长江外水顶托,历史上外洪内涝严重,2016年、2020年曾全市范围遭遇超历史特大洪水,2019年发生严重干旱。提早预测、研判水情、雨情、旱情的发展态势是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关键。

为此,“十三五”以来无为市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分别任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政委、指挥长,并层层落实市、镇、村三级防汛行政负责制和技术责任制,对各类圩口、江心洲、水库、涵闸、泵站、地质灾害点、尾矿库坝等防洪度汛工程全部责任到人。每年进入汛期起,全市各级防汛指挥机构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并通过手机短信平台24小时滚动发布水情、雨情和汛情信息,为防汛抗洪提供科学依据。

防汛抗洪,物资先行。无为市通过逐年修建、增补,现有内河市级防汛器材储备点8处,储备器材编织袋30万条、编织布2.5万平方米、铅丝15吨、桩木101方、冲锋舟2条、救生衣、救生圈约2000件、应急排涝设备20台套,筹备防汛车辆383辆,挖掘机207台(套),“以船代仓”106条。并组建了700人的市级抢险大队和30人应急排涝分队,各镇也组建人数不少于100人的镇级防汛应急抢险队伍,保障队伍力量配备。

“我们按照省、芜湖市防指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对全市7条河流、24个5000亩以上重点圩口、25座小水库‘一河一案、一圩一案、一库一案’防汛应急预案进行修编完善,确保防汛时能够及时响应、科学应对。”无为市水务局设计师主任刘张翅介绍,在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该市也注重加强水利工程调度和抗旱机械设备的保养、添置,维修抗旱渠道,适时做好塘坝、水库蓄水保水工作,增强抗旱救灾能力。

推进项目建设

完善防灾减灾体系

为解决巢湖下游西河、裕溪河流域圩区面临的洪涝灾害问题,无为市实施巢湖流域骨干河流裕溪河防洪治理工程,加固西河下游和西河上段干流堤防。目前,巢湖流域骨干防洪工程神塘河泵站和西河凤凰颈新站已开工建设,巢湖流域综合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西河、裕溪河沿岸圩区防洪能力普遍有所提高。同时,该市完成无城城南片骨干排涝泵站和排涝沟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该区域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并推进大中型圩口防洪达标建设,通过实施万亩圩口防洪达标建设五期工程和万亩圩口堤防渗漏点加固处理工程以及五千至万亩圩口堤防加固一期工程,使圩口防洪能力进一步巩固提高。

“2016年大水后,我们及时全面修复水毁工程,并加快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实施了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工程。去年汛期,我市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但全市无一人因汛死亡,5000亩以上圩口、长江外护圩、江心洲无一溃破。”刘张翅表示,近五年来,在防洪减灾体系建设中,该市疏浚骨干河流西河长69.1km;加固西河干流堤防长88.0km,加固万亩圩口堤防长22km;2016年水毁堤段修复加固416处,万亩圩口渗漏出险堤段加固59处长9.4km;新建流域骨干泵站2座总装机2.08万kW,新建无城排水泵站1座1384kW。累计完成土方2528万立方米,砼22万立方米,砌石10万立方米,完成投资24.9亿元,重点河段和区域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提升。

优化水源配置

构建民生水利网络

水利兴则天下定,为了让水利建设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无为市配合完成“引江济淮”东线输配水工程体系建设,实施西河上段疏浚工程。同时,完成3869口塘坝清淤扩挖任务,2018年度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2019年实施皖江水库应急补水工程,投资2.3亿元,完成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业供水水源保障规划等前期工作。

同时,该市高度重视各项水利扶贫工程建设,坚持做到优先安排贫困村项目,共投入资金12744.89万元,建设1319处小型水利扶贫工程。通过大干农田水利,改善除涝灌溉面积,新增节水灌溉面积防洪除涝灌溉能力得到明显改善。中型灌区先后实施上九连、蜀山、三闸、陡沟等四座重点中型灌区建设项目,通过四个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建设,极大改善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排灌系统,保障灌区内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并通过了丁家山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19平方公里,控制和减轻了小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和点源、面源污染。

在农村饮水安全方面,“十三五”期间,无为市通过“两年集中攻坚,三年巩固提升”建设,新建供水工程以及对现状管网的延伸建设,全面解决了贫困村、贫困户饮水安全问题。并通过现状管网延伸,使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均达到95%以上,水质达标率进一步提升,切实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

晏为萍 左丛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