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全面发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本报讯(记者 赵丹丹 王俊)在教育“双减”中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芜湖全面发力——记者从10月30日召开的市教育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在“四重四强”构建全市科学教育新格局的同时,积极推进“1+3”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建设,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近两年,市教育局先后出台《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实验区建设方案》《义务教育阶段“悦”成长系列工作指导意见》等多个涉及科学教育文件,系统推进科学教育改革创新。一方面,着力构建多维立体的芜湖市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将科学教育作为学校课程建设重点,指导学校研发丰富多样、符合实际教育教学需求的校本课程;另一方面,推进国家课程与课后服务互融互通,全面落实课后服务“科学”必修课,确保科学教育有组织、有教研、有课内、有课后。
在资金投入和师资保障方面,我市中心城区各中小学校实验室仪器配备均达到一类标准,市直属学校机器人、3D打印等新型科创空间建设实现100%覆盖;加强与市区科技部门、科协联动,积极聘请在芜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企业教授、科技专家担任学校“科学副校长”。全市各中小学逐年增加科学类教师的选聘力度,全市已形成由3500名中小学教师及500名专、兼职科技辅导员构成的科学教育教师队伍。
我市还按照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层层推进的工作原则,积极推进科学教育国家级实验“一区三校”建设,建立市级调度机制,鼓励区、校创新实践、积极探索,实验区、实验校建设初见成效。下一步,市教育局将坚持“常规+特色”“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育人+育才”“管理+保障”,进一步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充分发挥科学教育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