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零基预算改革”入选全国典型
日前,“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正式发布,芜湖市探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入选,成为我市唯一入选案例。据悉,这份名单共200个案例,从29个省(区、市)各级改革部门推荐的2000多个改革案例中选出。名单的发布,旨在促进政策研究、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为地方改革推进提供参考借鉴。
“零基预算改革,即打破过去‘基数+增长’预算编制方式,构建‘该保必保、应省尽省、讲求绩效’的资金安排机制。”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以来,芜湖市在全省率先实施零基预算改革,通过破基数、立项目、抓统筹等创新“打法”,不断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集中财力办大事。2021、2022两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分别增长3.7%、15.8%,增幅排名由全省第6升至第2。通过压减和收回年初预算资金、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和国有闲置资产等措施,近三年开源节流财政资金83亿元,相关改革做法获全省推广。
“芜湖‘零基预算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变、集、破、合、效’这几方面。”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变”即革新传统思维观念,预算部门从“做事先要钱”转变为“先谋事、再排钱”。“集”即重塑支出政策体系,将原先分散在多个部门的政策重塑整合、系统集成。“破”即改变支出固化格局,所有预算支出不再有基数概念,而是根据实际该保必保、应省尽省。“合”即健全集中力量办大事机制,对于涉及多部门的工作,更加注重协同作战、增强合力。“效”即强化资金放大撬动和直达快享,资金使用方式上,更加注重运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实现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资金兑现方式上,“免申即享”试点、推广实现相关资金直达快享、精准滴灌。
通过改革,全市专项资金数量由2021年初的44个压减到现在的28个;累计对76个项目开展财政重点评估和评价,压减36个项目预算资金12.9亿元。2021年以来,全市75支政府投资基金累计投资产业项目604个,撬动社会资本412亿元。我市还在今年成功获批全省唯一的普惠金融全国示范地级市。近两年市级争取专项债券资金121.2亿元,其中今年争取89.5亿元,较上年增长182%,有力地保障了新兴产业研发中心、“东数西算”芜湖枢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安徽医院等一批专项债项目落地建设,财政资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下一步,我市财政部门将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持续健全完善的现代预算制度,努力让公共财政的每一分钱发挥最大效益。
大江晚报记者 汤荣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