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相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5-03-27 08:56信息来源: 芜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阅读次数:编辑:侍文超 字体:【  

发布时间:2025年3月26日    发布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芜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持人:市委宣传部新闻和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毕军   发布人:市卫健委副主任沈建军、市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科科长周云静、南陵县卫健委党委委员金水、保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滕斌


 发布人:市卫健委副主任沈建军


各位媒体朋友,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为深入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创新引领基层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近年来,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号召,推进基层临床特色科室建设,加强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道守护群众健康的防线,提高群众就医便利性,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现将有关事项发布如下: 

一、建设举措

(一)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基础保障。一是制定建设方案。为有效规范推进基层临床特色科室建设,市卫健委印发了《芜湖市基层临床特色科室建设实施方案》,文件明确了特色科室建设标准,制定了工作计划,2023年至2027年全市59家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计划创建74个特色科室;二是强化统筹布局。根据群众需求和基层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基层医疗机构重点建设服务于老年人、妇幼、慢性病人、残疾人、精神病人、终末期患者等重点人群的临床特色科室,包括中医科、眼科、儿科、康复科、口腔科、精神科、安宁疗护等相关科室,每个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建设1-2个特色科室,打造“一院一品一特色”。三是加强软硬件建设。为满足基层临床诊疗需求,基层加大了对硬件设备投入,2024年各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配备了15台CT,54辆救护车、9台腹腔镜、27台麻醉机、17台胃肠镜、28台呼吸机,61张牙椅,同时市财政按照每个基层临床特色科室20万元的标准给于奖补创建成功的机构,用于科室软硬件能力建设。

(二)聚焦队伍建设,提升技术水平。人才是科室发展的核心,我们通过多种渠道为基层医疗机构吸引和培养专业人才。一是开展定向培养。积极培养农村定向免费医学生,2024年全市招录本科生28人,专科生19人,村医定向委培69人,2023-2024年共有103名大学生村医毕业到岗,其中35名大学生村医通过统一招考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二是开展专项培训。市卫健委组织开展了两期基层康复治疗人员培训班,每期通过理论和实践培训时间达半年,共培训了56名康复技术人员,为基层医疗机构康复科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2024年培训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干人才35名、骨干全科医生6名、乡村医生119名。三是推进人员交流进修。通过上级医院专家教学查房和手术指导,基层医务人员派出进修,形成了“引进来 送出去”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层临床特色科室建设打造专科医疗团队。

(三)聚焦上下联动,实现资源共享。一是下沉优质医疗资源。依托紧密型医共(联)体建设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过对口支援、设置名医工作室等措施,上级医院专家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和开展技术指导,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升特色专科的诊疗能力,同时让群众在家门口的基层医疗机构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2024年全市共安排普通外科、儿科学和妇产科等专业技术人员182人对口支援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是推广中医药强基层。我市制定了《芜湖市中医药振兴发展项目实施方案》,以市县中医医院为引领,通过3年时间,逐步优化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繁昌区、湾沚区申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目前已通过省级预验收,等待国家验收);开展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提档升级建设,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覆盖,天门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8家单位创建基层临床特色中医科室。三是强化中医药资源共享。依托市县级中医医院建设智慧共享中药房平台和中医药远程指导中心,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科和中医馆提供中药调剂、煎煮、配送,中医药智慧辅助诊疗,远程会诊等服务,让中医药扎根基层,全市共建设4个智慧共享中药房。

(四)强化信息支撑,加速智慧化赋能。一是着力打造信息平台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职能,基本医疗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支撑,为了实现基本公卫和基本医疗的深度融合发展,2024年我市投入700余万元建设了全市统一的基层卫生一体化信息系统,整合基层医疗HIS系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多套基层应用系统,同时实现上下级多部门平台互通,解决了“医”“防”信息分离的问题,记录患者的360°健康数据,实现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2024年全面推开医疗卫生机构电子票据一网通,在省内率先实现市县、乡镇、村级全覆盖,已累计自动生成电子发票2064万余张,病人可自助查询、随时打印,方便报销,助力基层特色科室的诊疗服务。二是推进健康管理流程再造。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100%配备健康体检一体机和智医助理系统,用于开展老年人查体、就诊患者自测、自主建立健康档案、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等,报告及数据实时上传到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平台,确保体检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为基层临床科室诊疗服务提供真实有效的患者健康管理信息。三是强化远程医疗服务。充分发挥卫生专网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医疗网络的优势,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依托,以市三级医院为中心建成覆盖各县级人民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市远程会诊中心和区域影像中心系统,群众在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缴费、检查,三级医院远程阅片、出具报告单,实现了“收费低、检查快、质量高”的远程诊断模式,为基层临床特色科室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2024年至今全市共开展远程检验诊断2463人次,影像诊断19267人次,心电诊断28036人次。

(五)强化宣传引导,提高群众知晓率。为了提升群众对基层临床特色科室的知晓率,实现小病到基层,大病进医院,市县卫健委通过多渠道开展宣传。市卫健委通过“健康芜湖”官微集中对建设成功的21个基层特色科室进行宣传,让群众重新认识家门口的基层医疗机构,提高群众知晓率和信任度。各县区组织基层医务人员深入社区、乡村开展健康走访、义诊,解答群众健康疑问,拉进与群众的距离,让更多居民信任基层。

二、取得成效

一是基层服务能力得到显著增强。2023-2024年市卫健委组织专家对建设特色科室的专业技术、诊疗能力和诊疗成效等进行了技术评估,21个基层临床科室达到建设标准;通过基层临床特色科室建设也促进了基层医疗机构综合能力提升,2024年底,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质服务基层行”达标率达到98.6%,居全省第二名。 

二是基层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显著提升。通过基层临床特色科室建设,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积极性提高,职称晋升人数显著增加, 2022-2024年基层医疗机构新增基层高级职称人员174名。基层医疗机构新增开展康复治疗、外科手术、内窥镜诊疗技术20余项,为基层医疗能力填补了空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涵和服务质量也得到明显提升,在省卫生健康委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中位于前列,连续三年代表安徽省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远程评价获得较好成绩。

三是基层机构诊疗人次得到显著增长。通过基层临床特色科室的建设,给群众带来家门口优质的健康服务,为群众的就医提供了便利,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提升,满意度调查达到93.1%。据统计,2022年-2024年这创建基层临床特色科室的21家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住院人次增幅分别达33%和109%。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若干要求。一是坚持强基层、固基础、保基本,构建上级医院带动基层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发展基层儿科和精神科等特色科室;二是强化基层信息化建设,推广人工智能辅助技术,进一步提升和更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设施,全方位提升基层服务水平;三是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规范基层医疗行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群众对基层卫生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四是加大对健康知识的宣教工作,以贯彻实施体重管理和心理健康服务为宣传重点,倡导和推进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动慢性病防治的关口前移,做自我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谢谢大家!



(安徽电视台记者提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要强基层、固基础,要着力提升儿科、精神卫生服务,请问南陵县的基层医疗机构是如何提升自身诊疗能力、方便群众就医的?

(金水)回答: 大家好!感谢大家对南陵县卫生健康事业的关注和支持。现向大家介绍一下南陵县提升基层诊疗能力的具体举措和成效。

1、一院一品,基层差异化发展。我县根据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情况和区域医疗需求,将卫生院划分为三类不同层级,实施分类管理,明确每类卫生院的发展方向,为基层“一院一品”特色专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安排45名县级专家到基层开展教学培训、驻点帮扶,176名县级医院医生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特色专科10个,100%完成“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创建。

2、优化配置,均衡布局医疗资源。许镇镇中心卫生院新建一座1.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病房大楼,极大地增强区域诊疗服务能力;何湾镇中心卫生院建成3000平方米护理院,开放可转换床位70张,为有医养需求的人群提供优质服务;工山镇中心卫生院改建40张床位精神专科病区,推进县域精神卫生服务发展;籍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整体搬迁,以崭新的设施设备为辖区居民提供更舒适安心的医疗服务​

3、成效显著,群众获得感增强。籍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工山镇中心卫生院精神科、弋江镇中心卫生院口腔科获评市级基层特色专科,各卫生院专科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群众就医更加便捷。工山镇中心卫生院精神专科已收治精神障碍患者976人次,解决县域内诸多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照护难题;籍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凭借出色的专业服务,年门诊人次达10万余人,赢得群众广泛好评,树立良好口碑。

今后,南陵县将继续加大基层医疗卫生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芜湖日报记者陈旻):根据前面发布稿的内容,目前芜湖市已建设21个基层临床特色科室,请问保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你中心有哪个特色科室?能开展哪些特色服务?

(滕斌)回答:2023年,我们保定街道社区卫生服中心的中医科建成芜湖市基层临床特色科室,这也是对我们多年努力的肯定。

目前,中医科拥有一支由7名专业中医师组成的“老中青”团队,包括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青年骨干,并定期邀请市级中医专家坐诊指导。我们投入300万元打造了500平方米的中医馆,配备先进设备和优质中药饮片,全年服务超1.2万人次,已成为居民信赖的“家门口”中医品牌。

在特色服务方面,我们以“治未病、调慢病、促康复”为核心,提供中药饮片、针灸、推拿、艾灸、中药贴敷等一体化服务,尤其擅长调理颈肩腰腿痛、脾胃失调、失眠焦虑等社区高发疾病。治疗效果显著。

同时,我们推出“家庭医生团队中医服务”,将中医“望闻问切”融入健康管理,为居民建立中医健康档案,提供节气养生、药膳食疗等个性化方案。

中医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具有优越性:一是地理便利性。基本能满足15分钟服务圈覆盖;二是有信任积累优势。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与居民联系密切,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管理居民的健康,积累了一定的信任关系;三是错位发展需要。基层医疗机构与大医院形成“急病上高速,慢病走乡道”的责任分工。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我们愿做居民的“健康守门人”,让千年智慧惠及千家万户。诚邀大家来体验中医的健康服务!谢谢!

(大江晚报记者程茜):发布稿中提到“加大对健康知识的宣教工作,以贯彻实施体重管理和心理健康服务为宣传重点,倡导和推进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动慢性病防治的关口前移,做自我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请问我市将如何发挥基层医疗机构优势,加强体重管理和心理健康工作。

(周云静)回答: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说到“加强生活方式的干预,让每一个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至关重要。”2025年,我市将紧扣国家“体重管理年”和“精神卫生服务年”部署要求,从基层健康服务网络入手,持续发力,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1、夯实主阵地。精神卫生方面,我们将在南陵县工山镇中心卫生院精神专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鼓励各县区根据各地需求和卫生院的实际情况建设精神科为基层临床特色科室,为辖区群众提供触手可及的精神卫生服务。体重管理方面,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体重管理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心理健康素养十条》等规范,为居民提供“营养评估-心理筛查-慢病干预”一体化服务。

2、当好宣传员。更新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将体重管理、心理健康、基层公共卫生领域专家纳入专家库,结合“全国健康素养宣传月”、全国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日、全民营养周、世界精神卫生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健康教育“五进”工程(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开展2025年健康巡讲“百百千”行动,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结合基本公卫项目广泛开展巡讲,帮助市民掌握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水平。

3、办好培训班。组织疾控、医疗领域专家,面向基层医疗机构举办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方法和技能培训班,对基层医疗机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专项督导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水平和实践技能。

市卫健委将持续发挥行业主导作用,通过完善“预防-筛查-干预-管理”的全链条服务网络,将体重管理和心理健康宣教深度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切实筑牢健康第一责任人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