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大“洗湖”,用意何在?
半城山半城水的芜湖,水网密布,沟渠纵横,围绕一汪碧水而建的城市公园越来越多。水清岸绿、人水共生是芜湖长久以来在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中的不懈追求。
日前,作为城市“心脏”的镜湖启动了水质提升改造,引发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如珍珠项链般镶嵌在弋江路两侧的西洋湖也开启了水环境综合治理。这不禁让很多人想到了,去年完成的银湖水质环境提升、南瑞湖改造以及更早之前的胜利渠景观水系、保兴垾和板城垾水系改造,无不折射出芜湖“洗湖”行动背后的城市生态哲学——提升人民城市的幸福感。
位于经开区的银湖公园是芜湖市最早建设的现代化公园之一,也是城北片区的“网红打卡地”,公园水面阔大。2023年2月,经开区启动了对银湖公园的环境品质提升项目,5月,焕新的银湖公园正式向公众开放。为进一步提升公园品质,2023年底,银湖排水清淤工作启动,银湖北路东西两侧湖水更加碧波荡漾,2024年,相关部门还开展了湖面岸线清理、全域绿化提升、设施设备完善更新。如今,清淤改造后的银湖公园每日游人如织,欢声笑语不断。
位于弋江区的南瑞湖水体面积达7公顷,周边住宅小区林立,居民众多,以南瑞湖为中心形成了休闲、健身、娱乐的生活集聚地。为了让人们家门口的公园更靓更美,去年3月,南瑞湖改造启动,首先是排水清淤,并结合周边环境优化生态构建,建设补水通道。建成后的南瑞湖水体清澈、环境优美,老百姓无不夸赞。
镜湖原名陶塘,位于市区中心,分东西两湖,水面达二百余亩,由南宋著名爱国词人、状元张孝祥“捐田百亩,汇而成湖”。因其水清可鉴,形似圆镜,“水惟不竞形俱鉴”,故名“镜湖”。这颗镶嵌在芜湖市中心城区的“明珠”,承载着一代代芜湖人的美好记忆,寄托着无数人的乡愁,也是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久前,镜湖水质提升工程启动,未来的镜湖将成为一个清澈见底的“水下森林”,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