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时间:2024-12-06 10:33信息来源: 芜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阅读次数:编辑:侍文超 字体:【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6日   发布地点:芜湖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芜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主持人:芜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吴文斌  人:芜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朱发沐芜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筑节能与科技科科长吴蓉、建筑市场监管科科长付华、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科科长周俊市建筑工程管理处主任张大斌



人:芜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朱发沐


2024年12月6日,芜湖市住建局召开2024年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市住建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吴文斌主持本次发布会,市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朱发沐对芜湖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成绩进行发布,市住建局建筑节能与科技科科长吴蓉、建筑市场监管科科长付华、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科科长周俊参加并回答有关记者提问。安徽日报、新安晚报、中安在线、安徽经济报、安徽法制报及芜湖日报、大江晚报、芜湖新闻联播、芜湖广播中心等多家省、市主流头部媒体作现场报道。

附件:芜湖市2024年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通稿



芜湖市2024年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通稿


芜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4年12月6日)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为大家介绍我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在此,衷心感谢各位对芜湖市建筑业发展的关心与大力支持!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关联度高、稳就业贡献大、经济拉动作用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芜湖市住建局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深化建筑业改革,聚焦资质晋升和市场拓展两方面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步伐。2024年,我市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前三季度我市建筑业总产值达779.6亿元,位列全省第2位;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13家,1家建筑业企业成功跻身2023年安徽省民营企业营收百强之列。

下面,我重点向各位介绍四个方面工作情况:

一、扶持培育企业升级

2024年以来,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通过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策透明度等举措,为建筑业企业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从而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成本,激发市场活力。为进一步扶持企业资质等级晋升,提升我市建筑业企业竞争力,我市不断加大高等级资质培育力度。一方面,全力支持我市头部建筑企业申报特级资质,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晋升特级资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指导有升级意向的建筑业企业加快积累工程业绩、培育专业技术人员,帮助企业筹备资质晋升。

今年以来,我市共培育一级资质企业53家、二级资质企业240家,其中依据扶持政策培育一级资质企业51家、二级资质企业10家。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建筑业企业资质的企业共3015家。其中,具备特级资质企业3家、一级资质企业405家、二级资质企业1546家、三级资质企业1220家。

二、推进建筑领域节能降碳

一是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我市已将装配式建筑相关指标纳入项目建设各环节,积极推进落实装配式建筑容积率奖励政策,持续推广装配式建筑。2024年1-11月,全市总开工建筑面积1243.31万m2,其中装配式建筑开工面积604.85万m2,占比达48.65%。同时,我市结合地域优势,打造了鲁班集团、天航重工、杭萧钢构等6家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创建了繁昌区、三山经开区等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

二是深入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2024年1-11月,我市民用建筑总开工面积583.68万m2,绿色建筑开工面积583.68万m2,占比达100%;全市民用建筑总竣工面积156.74万m2,绿色建筑竣工面积156.74万m2,占比达100%。

三是持续优化建筑领域用能结构。我市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并成功申报省级“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城市。2024年1-11月,全市新增建筑光伏一体化应用装机容量367.33兆瓦,位居全省第一;新增太阳能光热应用建筑面积287.53万m2、浅层地热能应用建筑面积5.2万m2、空气源热泵应用建筑面积7.44万m2。

三、完善建筑市场监管机制

一是强化建筑市场秩序管理。我市加强对建筑市场企业资质、人员资格及从业行为的动态监管,加大建筑市场专项整治力度,强化宣传引导项目规范化管理,遏制项目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挂靠、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行为,确保建筑市场秩序持续向好。今年以来,对检查发现涉嫌存在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16起案件均移交城管部门查处。

二是开展施工企业行业管理评价。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市住建局积极探索实施建筑施工现场行业管理评价新模式,推动落实差异化监管机制。目前,已对我市从事房建、市政工程施工的建筑企业开展施工现场行业管理评价,进一步落实行业管理分类分级监管制度,激励建筑施工企业积极履行主体责任,争先创优,树立精品工程意识。本次行业评价工作中,参评房建资质企业1233家、参评市政资质企业1263家、参评装饰装修资质企业846家。共审核采集良好行为信息、不良行为信息4000余条。

四、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

一是安全生产态势持续稳定。近年来,我市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以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以科技信息化为依托,以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行以安全包保、跟班巡查、工程监理、安全管家、提级办理、联合惩戒等为一体的安全生产“六项制度”,以此强化过程管控,筑牢安全底线。同时,我局积极创新监管工作机制,出台《关于推行房屋市政工程监理服务费专户管理的通知》,督促施工现场监理人员履职尽责。此外,依托“芜湖市建设工程全过程监督管理互动信息系统”,构建了“1+1+5+N”数字化监管体系,推动房建市政工程建设全过程智慧监管。结合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治本攻坚”行动,突出对起重机械、高支模、深基坑等危大工程以及有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等高风险作业环节的检查。今年以来,全市建筑施工领域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一般事故总量呈下降态势,安全形势总体持续平稳。

二是工程质量品质不断提升。我市全面运用数字化监管手段,通过科技赋能,实现对质量监管的全过程覆盖。同时,依托高质量发展管控体系,狠抓工程质量监管,逐步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建筑工程品质也得以不断提升。近三年来,我市中山桥改建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中国建筑工程钢结构金奖”;52项工程获省优质工程“黄山杯”奖,获奖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其中,安徽师范大学文科综合楼、中科微至智能装备产业园二期项目B2厂房等3项工程作为精品案例被省质监总站选入《“黄山杯”2024年度精品项目选编》,引领全省推广。2024年,我市房建、市政工程省优“黄山杯”推荐项目复查通过率均达100%。此外,当前备受社会广泛关注的在建城南过江隧道项目建设正稳步向前推进,工程质量安全态势平稳可控。其中,隧道右线历时1117天,于10月初率先实现贯通;隧道左线计划于今年年底前贯通,整个工程计划于2025年7月建成通车。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坚持标准引领、科技赋能,着力打造现代化建筑产业体系,构建诚信守法、公平竞争、追求品质的市场环境,加快推进全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欢迎新闻界的朋友们继续关心和关注住建工作,弘扬住建发展正能量。

我的介绍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提问。

安徽广播电视台:目前全省正在集中开展省级审批资质延续,不少企业反映注册建造师、职称人员聘用难,请问市级审批资质延续如何考核人员?

张大斌:为缓解企业省级审批资质集中延续压力,统筹考虑严格执行有关标准规定和企业实际困难。市级审批建筑业企业资质延续只考核技术负责人,不考核技术负责人业绩;人员社保只考核技术负责人申报当月(含公示期、公告期)的社会保险。

中安在线:请问芜湖市住建局近年来在绿色建筑等方面有没有推进一些试点示范项目?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吴  蓉:近年来,我局积极发挥芜湖市地域优势,推进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积极培育芜湖建筑科技产业园、市信访档案综合楼节能改造、芜湖市公共文化艺术中心、芜湖长江三桥南侧片区中学等省级高星级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我市湾沚区成功申报“省级绿色低碳片区”。其中芜湖建筑科技产业园是省内规模体量最大的近零能耗建筑项目群。

芜湖日报:请问芜湖市住建局对优质建设工程有没有相应的奖励政策,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周  俊: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建筑业企业的发展和优质建设工程的创建工作,并给予相应的政策补贴。其中,在本市开展经营活动且符合条件的建筑业企业,对主承建的工程项目,获得“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的,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补;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的,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补;获得“黄山杯”等省级优质工程奖的,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补。对独立完成并被审定为国家级、省级工法的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创优奖励。

大江晚报:行业管理评价是如何实现分级分类监管以及结果应用的?

付  华:建筑施工企业行业管理评价实行量化评分制,汇总计算得出建筑施工企业行业管理评价得分。按照得分高低自动形成建筑施工企业行业管理评价等级。

建筑施工企业行业管理评价结果按专业分类,分房建、市政、装饰装修三个类别。根据行业管理评价系统得出的评价分值,按照评级规则,在(特)一级、二级等企业中分别评出AAA(优秀)、AA(良好)、A(较好)、B(一般)、C(较差)级。

在运用上,不断丰富行业管理评价结果的应用领域,将行业管理评价信息和评价结果作为资质资格管理、监督检查、工程保险、表彰评优、政策扶持、市场推介的重要依据,实行差别化管理。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在相关应用场景中使用相关部门、领域的信用数据,推进信用联合奖惩。

主持人: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