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教育局关于芜湖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J2024019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4-09-02 08:54信息来源: 芜湖市教育局阅读次数:编辑:倪雪梅 字体:【  

办复类别:A

 

市农工党:

您提出的《深化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探索建立中高职协同发展机制》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中高职有效协同发展机制的建议

一是创新中高职合作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意见》精神,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241月,市委市政府印发《芜湖市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 打造区域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突出改革创新,优化类型定位,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深化产教融合,优化学校和专业布局,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全面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校企联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前正在制定《芜湖市中高职院校贯通发展实施方案》,通过中高职贯通、中高职结对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扩大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规模。

二是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引领作用。积极组织开展高职专业学院、高职中专分校设置试点工作,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学院、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蒙城专业学院、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宁国专业学院获批省首批高职专业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庆大别山科技学校分校、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霍山职业学校中职校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江淮工业学校中职校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中职校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校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芜湖机械工程学校校区获批省首批高职中专分校。在做好首批试点工作的同时,市教育局积极组织开展2024年度高职专业学院、高职中专分校申报工作,目前相关材料已报省教育厅审核。

二、关于将产业发展需求融入专业建设,优化调整专业设置的建议

一是持续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建设,围绕我市产业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2024年新设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康养休闲旅游服务等专业37个,停招老旧专业33个。现有4个国家级双高专业群、13个省级双高专业群。安机电专业群建设模式获2023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优秀经验做法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报纸报道。推广混合式教学,建成一批优质在线课程和专业资源库。中职共有14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优质专业,6个专业群被认定为省级培育建设高水平专业群。

二是积极开设专业精准对接产业。在芜职业院校主动适应省、市经济发展需要,深度融入安徽“三地一区”“七个强省”和芜湖市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围绕我市首位产业布局和发展,针对产业、企业实际应用培养人才,结合自身发展优势,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积极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相关的专业。如: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芜湖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已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规划新增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等,专门为首位产业培养急需技能人才。2023-2024学年,在芜高校、职业院校610个专业点共涉及四大产业类别的25个产业,服务十大新兴产业的学科专业设置比例达到70%以上。对应我市首位产业的专业包括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及零部件、材料产业、电子电器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主要服务企业有奇瑞集团、安徽江淮汽车、芜湖伯特利汽车等。

三是创新开展交叉学科建设。各职业院校通过“微专业”“专业方向课程包”等形式创新交叉学科的开展,创新专业设置,专业上设置跨学科的课程,面向传统汽车、电气、控制、机械、材料、电子、计算机等专业,开设“微专业”、“专业课程包”等。各校结合信息技术和产业升级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建设。安机电等对接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的专业占比为86.38%,全面完成45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强了专业内涵建设。中高职院校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骨干专业、特色专业。

三、关于产业先进技术元素融入课程,制定“地方教学标准”的建议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和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发挥引领作用,牵头完善贯通教学标准体系,制订相关专业评价机制、调整机制和退出机制。强化对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开展联合教研,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与中职学校共同承担日常教育教学,并加强对中职教师的培训培养。坚持课程标准,注重课程内容衔接,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质量监控,严把毕业关口,提升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质量。

四、关于鼓励校企共建共享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中心)的建议

一是积极鼓励学校加强与企业合作。各职业院校联合阿里巴巴、京东、奇瑞、埃夫特等行业龙头企业,紧扣芜湖十大新兴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发展趋势,共建共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如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埃夫特机器人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基地、安徽机电工业互联网应用实训基地、全国高等学校“机器人+”产教融合基地、途居房车露营地实训基地、增材制造产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奇瑞汽车产业学院、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阿里巴巴数字商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安徽瑞祥工业有限公司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共享型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VR+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芜湖学院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京东集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紧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开展协同创新,聚焦行业紧缺高技能人才开展联合培养,产出了一批支撑区域产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成果,全面提升了我市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质量和服务能力。

二是推动皖江人力资源公共职业基地建设。基地由国家、省发改委立项,是全省首个“省级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已获批省级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和技能实训基地、安徽省退役军人技能培训基地等。基地集“职业培训、技能评价、技能竞赛、公共实训、创新创业、技工教育”六位一体。近年来,基地开展政校企合作和社会培训,2023年度累计完成各类培训23800多人次,皖江基地社会影响力和服务社会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联系单位:市教育局职成科

联系电话:3844137

 

 

芜湖市教育局

2024826

 

 

 

 

 

 

 

 

 

 

抄送:市委督查办公室(市政府督查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