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共享”平台上线

发布时间:2024-11-29 08:40信息来源: 芜湖新闻网阅读次数:编辑:侍文超 字体:【  

记者从11月28日市公管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市公管局通过市场化方式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数智化转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共享”平台,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更加公平、高效、规范、廉洁。目前该平台已于11月正式上线。

“数智共享”平台具备三个特点

据介绍,“数智共享”平台共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已于今年10月完成,并取得阶段性成效。“数智共享”平台具备以下三个特点:市场化、数智化、共享性。

市场化是“数智共享”平台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建设”模式,比选确定大数据公司作为投资、建设、运营主体,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优势,吸引各领域头部企业参与建设,实现平台功能迭代升级。平台建成后,根据“谁建设、谁收费”“谁使用,谁交费”的原则收取服务费用,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平台持续升级所需要的技术、资金等问题。

数智化则是“数智共享”平台建设过程中,充分汲取先发地区经验,积极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融合创新,通过高标准的数字化实现服务、监管智慧化。

共享性是指交易平台按照国家“政府主导、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要求建设,努力实现可联通、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升级的建设目标。

下一步,市公管局会高质量建设、运营“数智共享”平台,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更便利、成本更低廉、监管更有效。同时,积极推广、复制平台建设市场化模式,力争我市“数智共享”平台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成为全国先行先试样本和行业领先标杆。

打造重点工程的“护卫舰”

记者还了解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自2014年建设并投入运行以来,平台服务保障了轨道交通、过江隧道、芜宣机场、智算中心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等一批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高城市吸引力、辐射力、竞争力的重点项目,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截至10月底,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累计完成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项目共计4588项,成交金额451.99亿元,有力地保障了重点项目的开展,成为重点项目建设的“护卫舰”。

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实现了远程异地评标、智慧快评等一系列新模式新功能的快速运用与普及。2024年,完成“智慧快评”项目212个,交易金额21.92亿元,节约评审工时4123.4小时,实现评审过程零投诉、零质疑;完成远程异地评标项目154个,实现交易金额188.54亿元。同时,中心持续优化评标办法,节约资金约40.3亿元,围串标行为得到一定程度遏制,投标人数量趋于合理。

随着“数智共享”平台一期项目的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市在引入社会力量建设运营招标投标电子交易系统方面迈出了关键的步伐,证明了交易平台“政府主导+市场建设”模式的可行性。

独立评标区提升场地利用率

针对11月初正式投入运行的“数智共享”平台,市大数据建设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收费标准是在调研了广州、上海等先发地区交易平台市场化情况,结合“数智共享”平台成本、后期运维及迭代费用综合测算而来。平台收费按照“保本微利”原则,回收投资成本。从“免费”到“收费”,是为了实现更为优质的服务,让公共资源交易整体成本更低、交易更便利、更好防范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平台建设独立评标区,提升场地利用率。此次市县两级共投放98个独立评标室,全新开发的调度系统共整合了18个开标室、28个评标室,以及98个独立评标室,同步配套专家休息室等,提供更加灵活和多功能化的开评标保障服务,大幅提升招投标效率和场地利用率。

据介绍,独立评标室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可有效实现评标专家间的物理隔离,项目评审专家间均实现系统线上交流,并全程记录,可溯追踪,保证了评标过程不受外界干扰。这一举措不仅可以真正地实现评标专家独立评标,还可以有效防止招标采购人代表与评标专家相互干扰、诱导评标,从而推动评标工作更加独立、客观、公正,增强了市场主体对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信任度。独立评标室的使用不但实现了全省的“双盲”评标工作,可以充分利用全省所有地市的评标专家资源,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而且更有利于与全国各省市开展异地评标的交流工作,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以及促进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