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市“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4-01-05 15:58信息来源: 芜湖市文化和旅游局阅读次数: 字体:【  

一、“十四五”规划实施总体进展情况

(一)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聚焦全域旅游建设,研究制定《芜湖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芜旅改办〔2022〕1号),以旅游风景道培育、旅游基础设施提升为抓手,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推动《全域旅游廊道体系规划》落地见效,推动“动感滨江、生态无为、乡约南陵、探源繁昌、魅力湾沚”5条全域旅游廊道基础设施建设,加快“10+N”乡村旅游集聚区高品质发展,构建“主道+支线+慢行+节点+驿站+标识”的全域旅游服务体系,“繁昌慢谷”旅游风景道入选首批安徽省级旅游风景道。湾沚区入选首批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官巷环湖慢道示范点等5家入选省百佳乡村旅游示范点多举措供给红色、研学、工业、康养、生态等旅游高品质产品,芜湖8处乡村旅游点列入国家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4处乡村旅游点列入安徽省“踏雪寻梅 共迎新春”度假之旅,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国家级乡村旅游精品路线。9处乡村旅游点列入安徽省“和美乡村 赏花踏青”舒心游线路,入选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大美春光在路上”主题路线。2022年,全年共接待游客4227.87万人次(位列全省第四),旅游总收入505亿元(位列全省第二)。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强力推进文物保护。完成皖南土墩墓群阶段性整改任务,迅速开展全市文物保护“雷霆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压紧压实文物安全三方责任,推深做实文物安全“一书两员三查四制”工作机制,构建文物保护长效机制。完成长江流域文物资源调查,准确掌握全市文物资源底数。加强文物安全数字化监管,谋划芜湖文物安全智慧监管平台项目,建设全市文物安全大防控体系。大力推动文物资源活化利用。实施芜湖市文物建筑“一房一册”提升项目(一期),完成6处15栋国保文物建筑多维度空间信息采集。加快推进文物建筑修缮,系统实施“百年历史建筑复活”计划积极对接上海历史博物馆、松江博物馆,开展文物交流展示。受邀参加郑州博博会,芜博IP人物、芜博展徽、“匠心筑梦”工艺品等系列文创产品亮相。创新开展非遗保护传承。选送国家级非遗项目“无为鱼灯”参加文化和旅游部“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活动,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耿福兴传统小吃制作技艺参加在澳门举办的“根与魂——安徽非遗美食展”。举办第三届芜湖铁画作品创意设计大赛、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组织铁画企业参加“新疆是个好地方”19省市对口援疆非遗展、大运河非遗展等国家级展览。《铁画情缘》进京演出, 以“铁骨画魂”为主题的国家级非遗芜湖铁画艺术作品展同期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推出。“非遗陪留学生过大年”活动被安徽省文旅厅评选为优秀案例在全省推广。无为市“米芾传说”等9个项目入选第六批省级非遗项目,评选产生省级非遗传承基地4家,省级非遗工坊3家,市级非遗传承基地19家。

(三)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

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市公共文化艺术中心已完成项目招标工作,正在开展方案设计。市美术馆展陈提升工程已完工,安徽文化名人藏馆提升改造工程6月可完工。推进“15分钟阅读圈”建设,采取“芜湖书房”与“芜湖书吧”相结合的方式,建成城市阅读空间94个,其中“城市书房”47个,开展阅读活动近5000场次。芜湖市入选中国作协首届“全民阅读推广城市”。芜湖书房·赤铸书院、滨江书苑分别被评为2022年度“安徽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安徽夜间文旅消费“十佳夜读空间”。按照“八个有”标准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927个,覆盖率100%,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特色明显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芜湖市公共文化云平台,在安徽文化云平台推出线上演出119场次,观看人数达到2751.5万人次全市10个图书馆、9个文化馆、5个博物馆、73个文化站对公众免费开放所有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接入省文化云平台完成了全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在线率保持在95%以上,全市已累计播发信息30余万条次、时长达3.3万小时,在政策宣传、疫情防控、防汛救灾、文旅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打造文艺惠民品牌活动。全市建成12个“周末剧场”舞台持续开展“大地欢歌幸福来”“月月有戏”“戏曲进校园”全市濒危剧种戏曲公益性演出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等各类文化活动。累计完成“送戏进万村”演出2071场,举办人民城市建设系列展览9个。聚焦建党100周年、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歌舞《我和我的祖国》、梨簧歌《党旗放光芒》、歌曲《灿烂阳光下》、音乐情景快板《喜迎二十大礼赞新时代》、戏曲《渡江英雄》《乡村振兴写华章》、舞蹈《我为祖国画朵花》等一批“四个讴歌”重点作品。2022年学习强国“文化进万家”稿件量全国第一。大型舞台剧《铁画情缘》《杏林春暖》、小型剧目《梨园新事》《两棵枣树》《各有妙招》《卖藕》《“田秀才”晋升记》入选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项目,3件作品获第三届安徽省群星奖,音乐快板小品《细胞传说》获省少儿文艺调演一等奖。2部作品入选省广播电视重点选题项目,动画片《小鹿蓝蓝2》2022年8月在芒果TV完成首发播映。持续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广泛开展文明志愿服务活动芜湖市文化馆“鸠兹春雨”文化志愿者总队入选2023年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镜湖区“爱之声 悦读点亮心灯”特殊群体阅读推广活动被中宣部、文旅部、国家发改委评选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全省仅有两例)。繁昌区“深耕基层文化沃土 探索艺术普及新路”等2个案例被评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成立“一心向阳”艺术团,开展残疾人艺术教育、培训、展演等工作,表演、舞蹈、美术、声乐、器乐等5个组别的参团人员已达100余人,在盲校辅导的3名盲生全国邀请赛上荣获葫芦丝金奖和银奖。开展文旅促消费活动。参与制定《芜湖市开展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促进文旅消费市场繁荣举办芜湖紫云英人才城市体验活动,开展“皖美消费·欢乐芜湖”、“皖美消费·芜优乐购”“春日文旅惠民消费”“爱在鸠兹”主题活动多种文旅消费活动,5项文旅活动入选第九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重点活动。通过联动发放消费券、多平台直播带货、特色美食旅游产品推介等形式,充分挖掘文旅消费潜力,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提升“欢乐芜湖”品牌知名度。构建“文旅官方+主流媒体+网红自媒体”的全媒体宣传途径,推动“欢乐芜湖”新媒体矩阵升级。编印《欢乐芜湖好滋味》市级美食宣传画册、《鸠兹小住》欢乐芜湖精品民宿指南,更新《欢乐芜湖》《寻味芜湖》宣传画册,完成“1+11”册全域旅游宣传手册编制,上线“芜湖市全域文旅智慧地图”和“芜湖市乡村文旅智慧地图”。在“皖事通”APP上线“欢乐芜湖”文旅专题,进一步提升“欢乐芜湖”城市品牌影响力。积极推进“皖美好味道”系列工作,开展“皖美好味道·芜湖名小吃”特色美食系列评定,我市9道名菜、7家名店、2条精品美食线路入选省文旅厅推荐5个村入选省乡村旅游“特色美食村”。

(四)健全现代文旅产业体系

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2022年11月11至13日在芜湖市鸠兹古镇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共签约招商项目26个、总投资103.8亿元;商务交易项目36个、实现交易额12.1亿元;主会场、分会场累计接待人数17万人次,实现了“安全、节俭、高效、精彩”的办会目标。大力开展数字创意产业“双招双引”。成立芜湖市数字创意产业推进组,明确数字创意产业链“1+8+1+1”工作内容,成立芜湖市数字创意产业协会。2022年新签约、开工、投产项目356个、总投资130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0余个,位居全省首位,芜湖作为全省数字创意产业重要增长极的地位不断彰显。目前芜湖拥有国家级动漫产业会展品牌1个,国家级产业园区3个(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相关业态企业500余家芜湖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颐高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芜优共享创意产业园等园区正式运营。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加大对夜间文旅政策支持力度参与制定了《芜湖市进一步促进夜间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芜湖市文化旅游业扶持政策》、《芜湖市促进夜间经济发展若干政策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将夜间文旅作为重点发展产业链,加快推进我市夜间经济发展,促进夜间消费市场繁荣,推动夜间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指导开发夜间文旅项目,积极促进夜间经济+文旅项目+数字化相融合,方特旅游区、鸠兹古镇、大浦景区等运用灯光、全息投影、景观渲染等高科技手段,为观众带来异彩纷呈的沉浸式观影体验。特旅游区、芜湖古城先后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芜湖古城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弋江区松鼠小镇、芜湖方特旅游区梦幻王国夜场项目、大浦狂浪海啸、电音烟花活动、芜湖书房·滨江书苑、芜湖耿福兴餐馆入选2022年度安徽省夜间文旅消费“四个十佳”品牌。推动文旅产业品牌创建。扎实做好品牌培育工作。途居芜湖马仁山房车露营地项目二期(芜湖)、芜湖楚城飞行营地建设、芜湖数字经济产业园、芜湖网络视听内容安全产业基地四个项目入选2022年安徽省数字创意和文旅产业“双十佳项目”。华强方特(芜湖)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芜湖三七互娱网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殷港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成功入选第七批安徽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积极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抢抓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统筹谋划启动中国(芜湖)长江渔文化博物馆、滨江旅游项目、方特五六七期等项目建设。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入选国家“十四五”大遗址名录,繁昌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功立项途居芜湖马仁山房车露营地项目二期(芜湖)建成运营。持续提升文旅服务品质。指导提升A级旅游景区服务品质,5家旅游景区通过国家3A级旅游景区验收,目前全市共有A级景区34家,其中4A级以上12家。5家A级旅游景区评选为“最干净景区”。持续推动“游安徽”三级联建工作落地见效印发“鸠兹小住”芜湖市精品民宿指南、发布“鸠兹小住”精品民宿行业Logo、“鸠兹小住”精品民宿宣传视频,形成“鸠兹小住”芜湖民宿品牌。组建芜湖市精品民宿行业联盟,规范芜湖民宿行业规范化、品质化发展。举办芜湖市民宿行业管家培训班,提升民宿管家服务水平。

 

专栏14:文化旅游发展行动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行动:市公共文化艺术中心已完成项目招标工作,正在开展方案设计。市美术馆展陈提升工程已完工,安徽文化名人藏馆提升改造工程6月可完工。推进“15分钟阅读圈”建设,采取“芜湖书房”与“芜湖书吧”相结合的方式,建成城市阅读空间94个,其中“城市书房”47个,开展阅读活动近5000场次。按照“八个有”标准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927个,覆盖率100%,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特色明显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芜湖市公共文化云平台,在安徽文化云平台推出线上演出119场次,观看人数达到2751.5万人次;全市10个图书馆、9个文化馆、5个博物馆、73个文化站对公众免费开放,所有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均接入省文化云平台。完成了全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在线率保持在95%以上,全市已累计播发信息30余万条次、时长达3.3万小时,在政策宣传、疫情防控、防汛救灾、文旅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艺作品质量提升行动:2021年新创戏曲《红杨树》《请年酒》《站好最后一班岗》等13部作品参加第八届芜湖市新创剧目展演。2022年全市新创剧目22,庐剧《渡江英雄》、黄梅戏《现场说法》等11部参加第九届芜湖市新创剧目展演。2023新创剧目21部,将于10月择优参加第十届芜湖市新创剧目展演。群舞《舞韵青白》、相声《巧了》、书法《弘扬大别山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第三届安徽省群星奖其中,《舞韵青白》代表安徽省参加第十九届全国群星奖评选小型剧目《两棵枣树》《各有妙招》,大型舞台剧《铁画情缘》小型剧目《梨园新事》大型舞台剧《杏林春暖小型剧目《卖藕“田秀才”晋升记2021-2023年分别入选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项目。《铁画情缘》进京演出, 以“铁骨画魂”为主题的国家级非遗芜湖铁画艺术作品展同期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推出。指导梨簧戏保护单位芜湖市艺术剧院及目连戏保护单位南陵县新黄梅文化演艺传媒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强对濒危剧种的保护传承力度,特邀请省市级非遗传承人梨簧戏提供指导。今年,“戏曲进校园”项目向梨簧戏、目连戏等芜湖地方戏曲倾斜。

国家级、省级品牌创建行动:以提升乡村旅游承载能力为目标,专项配套398万元专项资金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业态,创建市级精品民宿31家、市级“双微”提升点360个。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2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3 家、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3 家、安徽省特色旅游名镇6个、安徽省特色旅游名村10个、安徽省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安徽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1个、安徽省研究学旅游示范基地3个、安徽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17个。方特旅游区、芜湖古城先后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芜湖古城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弋江区松鼠小镇、芜湖方特旅游区梦幻王国夜场项目、大浦狂浪海啸、电音烟花活动、芜湖书房·滨江书苑、芜湖耿福兴餐馆入选2022年度安徽省夜间文旅消费“四个十佳”品牌

文旅产业融合推进行动:编制《芜湖市全域旅游廊道体系规划》,统筹规划长江芜湖段岸线,以天门山为起点,串联四褐揽胜、十里江湾、龙窝湖湿地公园、板子矶等重要节点,覆盖芜湖方特旅游区、途居龙山露营地、芜湖古城等品质景区,打造“动感滨江”特色风景廊道,重点打造滨江旅游亮化工程、滨江旅游码头、中国(芜湖)长江渔文化博物馆、惠生联圩生态建设项目。同时,结合青弋江、漳河等长江支流流向及河湖分布,分别打造“魅力湾沚·休闲之旅”“乡约南陵·眷恋之旅”“探源繁昌·徜徉之旅”“自在无为·生态之旅”,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层级结构分明、功能完整突出的旅游廊道空间格局。其中,“繁昌慢谷”旅游风景道入选首批安徽省级旅游风景道。

乡村旅游集聚发展行动:出台首个旅游类市级地方标准——《芜湖市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评定标准》,筹措配套发展资金近400万元,大力实施精品民宿、“双微”改造提升点等乡村旅游七大行动,打造“鸠兹小住”精品民宿品牌,评选了31家精品民宿。南陵县烟墩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湾沚区入选首批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繁昌慢谷”旅游风景道入选省级风景道,官巷环湖慢道示范点等5家入选省百佳乡村旅游示范点。芜湖8处乡村旅游点列入国家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4处乡村旅游点列入安徽省“踏雪寻梅 共迎新春”度假之旅,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国家级乡村旅游精品路线。9处乡村旅游点列入安徽省“和美乡村 赏花踏青”舒心游线路,入选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大美春光在路上”主题路线。

新媒体传播行动:积极构建“文旅官方+主流媒体+网红自媒体”全媒体宣传矩阵。

其中“欢乐芜湖”新媒体矩阵平台累计粉丝超过15万,累计发送1.1万条文旅信息。正在进行“欢乐芜湖”微信公众号改版升级,从单一的信息发布提升为含信息发布、一键订票、图书借阅、场馆预约、优惠券发放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同时在市区30个芜湖书房和市博物馆广泛开展引流活动,加快提升粉丝增长。支持引导全市文旅自媒体力量开展宣传,召开自媒体文旅宣传工作座谈会,组织评选芜湖市2022十佳文旅自媒体达人,隆重组织颁奖,谋划成立芜湖市文旅自媒体联盟并开展系列活动。

规划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文旅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需求端出现了碎片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供给端旅游景区、主题公园等传统旅游业态供给过剩,露营、研学、康养旅游、沉浸式演艺等新兴业态供不应求,相对于新型业态,传统旅游业态面临着升级改造。

虽然我局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文旅项目建设等方面,对上级政策支持争取力度还需提升,围绕酒店、民宿、文化、艺术、休闲度假等业态拓展仍需加强。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积极开展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省级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等品牌创建。深入推进乡村旅游七大行动,引导集群化发展。充分用好文旅官方+主流媒体+网红自媒体资源,构建全方位系统发声的宣传格局。持续做好皖美系列主题宣传推广与长三角省级媒体开展合作。

二是打造更多体验性、互动性强的主题旅游线路重点发展精品民宿、精品度假酒店、文化主题酒店等住宿业态深入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强原创动漫游戏精品创作力度提升智慧景区建设水平,继续完善一机游安徽芜湖场景、景区预约系统、景区监控系统等平台。办好全市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动,指导各县市区因地制宜打造夜游、夜宿、夜读、夜品等夜间经济消费项目

三是抓住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引江济淮等国家战略契机,持续推进市公共文化艺术中心、东方生活美学公园中国(芜湖)长江渔文化博物馆项目建设。加快实施百年历史建筑复活计划。打造“阅·芜湖”“艺·芜湖”等活动品牌。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持续完善“15分钟阅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