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下好公开“三步棋”赋能人民城市建设
我市聚焦公众参与、政民互动,围绕人民城市建设全过程、全链条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决策公开,着力提升决策科学性和执行有效性,有力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以群众参与激发城市活力,以高质量的信息公开为人民城市建设赋能。
一、下好事前公开“先手棋”,提高决策科学性
做好意见征集文章。推深做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始终将民声、民意作为人民城市建设各项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网站、公众号等各类政务新媒体开设问卷专栏,通过“我为人民城市建设献一策”等主题活动,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截至目前,收到各类反馈意见16万余条。线下通过“行走芜湖”“设计师敲门”“畅聊早餐会”、问卷调查等形式,营造政府、企业和市民“三位一体”的互动氛围,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参与人民城市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做好专家论证文章。建立市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线上智库平台,目前在库专家816人。自智库平台试运行以来,针对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管理办法、城市供水应急预案等人民城市重大行政决策开展咨询论证共89次。首创人民城市建设合伙人制度,选择为城市建设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奇瑞、海螺、安师大、安工程等10家高等院校、知名企业作为首批合伙人单位,发挥合伙人的“外脑”“智库”作用,用绣花功夫做好各项重大决策的论证把关,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二、下好事中公开“关键棋”,提高决策执行力
做实政策解读咨询。打造集成式政策解读库,一站式公开人民城市建设领域各类政策解读共150多篇。利用“今日家园”等线上直播栏目做好政策解读。制作《人民城市建设大家说》系列解读视频,邀请身边人解读身边事,有效提高了解读的传播力和感染力,汇聚起全社会共同落实政策的凝聚力。打造“全天候”“一号答”综合政策咨询机制,每条政策文件和政策解读均同步公开咨询电话,优化12345线上线下咨询解答,提升政策咨询窗口服务质效,发挥政策问答平台自助咨询作用,着力帮助公众更好理解政策、配合执行好政策。
实现政策精准推送。在政府信息公开平台部署政策订阅和邮箱订阅功能,所订阅的人民城市建设主题的政策文件会实时推送到个人中心或个人邮箱。在“皖事通”APP部署政府信息公开移动平台,运用大数据和智能算法,点对点无感推送相关政策,实现政策的精准直达。
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建立芜湖市人民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制度,围绕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定期通报人民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完成情况,介绍工作特色亮点。打造“我们的人民城市进度条”专栏,以图文、视频、访谈、海报等多种呈现方式,实时公开老旧小区改造、物业综合整治、水环境综合提升、综合交通建设、城市书房等工作进展情况,以定期的信息公开倒逼城市建设各项工作的序时推进。截至目前该栏目共发布信息66期。
三、下好事后公开“长远棋”,提高决策有效性
抓实后评估。2023年以来,针对人民城市建设中群众关切度高的二次供水、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房屋征收补偿办法等重大政策文件,委托第三方机构全面评估政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实施效果,提出优化完善的针对性意见建议,并及时向社会公开评估报告,力争凝聚民意的最大公约数。政策的“专业后评估”,既总结了前期的经验教训,也为后期政策去向夯实了专业基础。
抓牢后评价。在“皖事通”APP进行线上问卷,在旅游景区进行主题问卷和互动调查,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人民城市建设知晓度和满意度评价。开展城市通病“市民说了算”公开评价行动,邀请5200余名群众参与评价。政策的“开门后评价”成为人民城市建设的“试金石”,通过对人民城市建设情况进行精准画像,为相关政策的持续优化、精准调整夯实了民意基础。
抓细后监督。打造“社区协商”居民参与平台,首创“业主请上座”,每周邀请业主代表共商共议,累计开展市级“业主请上座”32次,区、街道级442次、516次社区“板凳会”、811次“业主接待日”,共同推动全市住宅小区4569个问题整改。建设“高效联通”智慧管理系统,打造“数字门卫”和“社区鹰眼”,打通政法部门“雪亮工程”、民政部门“智慧社区”、住建部门“话说物业”“物业芜优”等平台系统,整合后台数据资源,建成较为完备的群众诉求实时感知研判系统,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的表达权和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