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芜湖市“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2-05-13 17:40信息来源: 芜湖市应急管理局阅读次数: 字体:【  

一、编制背景

十三五时期,在全球气候异常多变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各类自然灾害易发高发,洪涝、泥石流、山洪滑坡、干旱、台风、低温、冰雪、崩塌等灾害风险增加。灾害风险的系统性、复杂性持续加剧,对经济社会安全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尤其是2016年省境长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和2020年历史罕见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总体部署,科学谋划我市十四五期间防灾减灾抗灾工作发展思路和重大举措,根据《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安徽省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能力建设规划》《安徽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1-2025《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芜湖市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基本思路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以及省应急管理厅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断强化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全力推进自然灾害应对有序有效,芜湖市申报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试点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三、“十四五”规划目标

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法治化、规范化进程。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将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GDP的比例控制在1%内,年均因灾死亡率控制在每百万人口1以内。

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建设。优化救灾物资仓储网络布局,筹备建立1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

推进避灾安置场所建设。推动避灾场所规划管理使用标准、避灾安置场所内救灾物资储备标准的制定和实践,实现全市避灾安置场所服务保障全覆盖。

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防灾减灾知识的社会公众普及率显著提高,在校学生全面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探索整合更多资源,继续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力争共创建20个全国或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每个城乡社区均有不少于1名灾害信息员,多灾易灾镇、村设置AB

进一步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从政策、机制、资金、保障等各个方面进一步引导、协调和支持社会力量有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关键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灾害设防水平进一步提高。

防灾减灾交流合作开创新局面,长三角、与毗邻市县等区域防灾减灾交流合作机制更加完善、成效更加显著。

加强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减少城市内涝灾害。

提高地质灾害监测水平,做好灾前预警,灾后迅速反应救灾能力。

提高森林防火监测预警能力,提高森林火灾救灾能力。

四、主要任务

(一)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1.不断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

不断完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相互协同、属地为主的自然灾害管理体制,强化部门优势互补、职责分工明确、责任无缝衔接,形成各方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防灾减灾救灾格局

2.不断健全规章制度和预案标准体系

积极贯彻落实自然灾害防治法有关法律法规,统筹推进我市综合防灾减灾和单一灾种制度文件制定和修订工作,着力构建新时代自然灾害防治法治工作机制。

3.不断健全灾害信息共享和发布机制

继续推进完善各类灾害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跨层级、跨部门业务协同,建立应急、经信、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统计、粮食和储备、气象、林等单位的灾害信息互联互通机制,构建统一的灾害综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实现致灾因子、承灾体、救援救灾力量资源等信息及时共享

4.不断健全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

坚持政府鼓励、引导规范、效率优先、自愿自助的原则,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行业标准和行为准则,搭建统筹协调和信息对接平台,大力培育、孵化防灾减灾救灾领域各专业类型和服务特长的社会组织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综合风险调查、隐患排查治理、应急救援、慈善捐赠、生活救助、恢复重建、心理抚慰、科普宣传教育等工作。

5.不断健全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长效机制

加强资源整合和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推动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继续将防灾减灾知识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体系,鼓励开发使用在线课程和虚拟仿真教学,加大教育普及力度。

6.不断健全区域减灾交流合作机制

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整体规划,积极参与长三角防灾减灾救灾预案和应急协同体系,深化自然灾害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应急力量、救援专家、应急装备、航空救援、抢险救灾物资优势互补,健全快速投送联动机制增强区域风险防范能力

(二)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1.有效提升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能力

全面完成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建立分类型分区域的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编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图和防治区划图,修订地震、洪水、气象、地质、森林火灾等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加强灾害风险监测空间技术应用,优化监测站网布局,加快灾害地面监测站网和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物联网、卫星遥感、5G等技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全覆盖的监测体系,升级改造感知设备持续提升气象、水旱、地震、地质、林业等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2.有效提升灾害工程防御能力

强化防灾减灾关口前移,加快推进自然灾害风险源头治理。大力提高城乡住房和公共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和抗灾能力,强化隐患排查治理。

3.有效提升应急抢险救援救灾能力

按照资源整合、共建共用、区位互补、行动快速、救援高效的原则,构建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专业救援队伍为骨干、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力量为突击、社会救援力量为支撑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进一步完善救灾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力量资源调配,切实做好转移安置、人员搜救等抢险救援工作。

4.有效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紧急配送和监管体系,完善工作制度,加快推进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的标准化建设进程。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市、县、乡三级救灾物资储备场所建设

5.有效提升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

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针对推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发展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持续部署实施一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推荐一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引导带动内企业和高校院所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以及装备的研发与示范应用

6.有效提升基层综合减灾能力

结合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区域协同发展等战略实施,完善县指导、乡为主、村服务城乡灾害综合风险防范体系和应对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城乡防灾减灾救灾发展。

五、重点工程

(一)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程建设

组织开展芜湖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全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当前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

(二)自然灾害气象监测建设工程

围绕长江、青弋江、漳河、西河等重点流域,根据芜湖地理环境和天气系统变化特征,规划建设4部以上相控阵雷达、1部微波辐射计、1部云雷达、1部风廓线雷达、1部毫米波雷达、1部激光雷达。在地质灾害隐患点、重点河流河段以及重点行政村新建、升级改造区域自动气象监测站15-20个,提升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建设基于物 联网技术的具备天空图像功能的微型气象站网,构建城市气象 监测细网络;发展基于无人机的空基气象探测,推进卫星遥感 能力建设。建设安徽省气象装备计量检定芜湖分中心、物资储备库。

(三)自然灾害抢险救援队伍建设

1.加强森林火灾专业防扑火救援队伍建设在山区及森林资源密集区域,加强建设森林火灾专业防扑火救援队伍。

2.加强防汛抗旱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形成以专业化队伍为基础、第三方力量为保障的多层次防汛抗旱抢险队伍体系。

3.加强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配备专业救援装备,强化实训演练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应急协同机制

4. 加强其他重点领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设市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拓展水上搜救、电力保障、道路抢险、通信保障等救援功能

(四)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基地建设

依托芜湖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建,推进应急救援指挥、基础网络设施、救援力量、救援保障等工程建设,遂行指挥调度、消防灭火、紧急输送、搜救、应急通信等任务,形成覆盖我、辐射周边的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健全长江水上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建设芜湖三山、裕溪口水上应急救援基地。

(五)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工程

1.推进市-县-乡人民政府储备满足本行政区域启动级应急响应的应急物资保障需求,并留有安全冗余。

2.加快推进基层备灾点建设,加强交通不便或灾害风险较高的乡镇应急物资储备。

3. 推广使用国家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平台,实现应急物资全程监管、统一调拨、动态追溯、信息共享、决策支持等多环节、全链条畅通

六、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减灾救灾委员会负责本规划的统筹协调,各县市区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及市级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认识,完善工作机制,切实落实责任,确保规划任务有序推进、目标如期实现。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县市区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及市级有关部门要将防灾减灾救灾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投入力度,将防灾减灾救灾资金和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各项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标准,规范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程序,持续深化完善政策体系,加强相关制度标准的宣传普及和贯彻实施,实现综合防灾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四是加强队伍培养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科学研究、工程技术、抢险救灾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强化基层灾害信息员、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队伍建设,扩充人才队伍数量,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过硬的防灾减灾救灾人才队伍。五是加强评估督查县市区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及市级有关部门要将主要任务完成情况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健全督导检查工作机制,确保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体制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不断提升我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

 

 

解读机关:芜湖市应急管理局

解读科室:风险监测和减灾救灾科

咨询电话:0553-3887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