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将设自然保护地共15处

发布时间:2023-12-14 10:49信息来源: 芜湖新闻网阅读次数: 字体:【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对于保护我市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夯实我市生态安全基础,推动省域副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极为重要。记者从昨日召开的芜湖市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市积极发挥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供给优良生态产品和维护生态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明确到2025年,新建2处省级湿地自然公园、2处省级森林自然公园,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到2035年,创建1处国家级湿地自然公园,显著提高自然保护地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建成具有芜湖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维护我市生态安全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生态根基。

为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我市在全面摸底、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按照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高低对全市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初步构建起体系更趋科学、布局更加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优化后,全市将设有自然保护地共15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水产种质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湿地公园4个。

记者了解到,我市已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自然保护地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了自然保护地管理部门协调联动、信息互联互通,有效提高了自然保护地在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建设、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管理水平。我市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专项行动,对出现的问题和风险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同时充分利用远程监控系统,基本实现重要生态保护区域、典型生态类型区、人为活动区等重点区域的实时监控,为野生动物监测及森林防火、资源保护、执法巡护、科学研究等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多领域保障。

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我市指导各类自然保护地在特定区域科学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等活动,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体系,为全市居民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学习自然的机会,共享生态福祉。目前,繁昌区马仁山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南陵县奎湖湿地公园观鸟、无为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天然氧吧”已成为享有盛誉的生态旅游品牌。

据悉,接下来我市将围绕稳步推进整合优化、持续推动体系构建、不断完善监测体系、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这4个方面,着力构建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积极推进青弋江省级自然保护区转化设立,推动拟建无为竹丝湖省级湿地公园的新设工作,开展湾沚区九连山省级森林公园、南陵县戴公山省级森林公园创建的前期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