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芜湖市防汛抗旱工作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3-10-13 08:40信息来源: 芜湖市应急管理局阅读次数: 字体:【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3日      发布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芜湖市应急管理局

主持人: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队长黄嵘   发布人: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赵成付,市应急管理局防汛抗旱和灾害救援科科长陈联,市气象台台长李鸾


发布人: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赵成付


一、今年我市防汛抗旱总体形势

今年入汛以来,我市气象条件总体平稳,平均降雨量793.3毫米,与历史同期基本持平(779.9毫米),期间经历了8次降雨过程和第5号台风“杜苏芮”影响,局地发生了强降雨、强对流天气,部分小水库超汛限,三江流域、西河流域、中小河流未超警,全市未收到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自然灾害类事故信息。

二、防汛抗旱准备工作情况

一是提前部署。今年2月,召开全市防办主任工作会议,要求各县市区、开发区认真做好汛前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建立问题清单,督促有关部门落实整改。3月初,制定了《芜湖市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关于做好2023年防汛抗旱准备工作的通知》,对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调整了市县两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人员,5月底,全市防汛责任体系和市县乡村四级工作责任制已全面建立。二是深入排查整治风险隐患。汛前,市水务局分4个工作组,对各县市区、开发区开展了两轮督导检查,共发现问题17个,并在汛前全部整改到位;全市18处开口子工程已全面复堤复坝,所有在建涉河项目均制定了安全度汛方案。涉及山洪灾害防治的无为市、南陵县、繁昌区共13个镇104个行政村,受威胁人员全部进行了复核登记。全市106座小型水库“三个责任人”全部更新。市应急管理局对9座保留使用的尾矿库在线监测预警系统进行了现场核查,运行状况良好,确保发挥预警作用,同时完成“三个责任人”公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专业技术支撑单位,对全市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专业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岩溶塌陷风险,确保群众生命安全。三是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和方案。今年以来,完成了《芜湖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芜湖市城市极端强降雨应急处置预案》《芜湖市暴雨预警信号“叫应”与应急响应联动工作机制(试行)》的编制和修订并印发实施。市县两级水利部门共制定修编《水旱灾害防御应急预案》10个,水利工程调度运用办法108个,堤防、圩口、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159个,县镇村三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120个。四是统筹防汛物资和队伍建设。全市落实财政预算600多万元,补充各类防汛抢险物资,储备物资和器械资金总额约3710万元。加强与驻芜部队和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对接,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全面掌握可调动兵力情况,发挥抢险救援主力军作用。依托芜湖市水利协会、水利水电建筑施工企业等,采取购买服务、共建或挂牌命名等方式,全市组建防汛专业抢险队伍22支,队员2470人,乡镇应急队伍73支,队员8758人,挖掘机62台、运输车133辆、发电机32台、水泵91台套。五是全面开展培训演练。4月初,市应急局开展了防汛桌面推演,5月12日举办了全市防汛抗旱应急抢险救援知识培训班。6月初,以提高监测预警能力、人员安全转移为重点,市防办、市水务、自规等部门组织开展了防汛抢险、山洪和地质灾害防御、小水库和洲滩圩人员转移应急综合演练。今年以来,全市开展各类培训演练135场次,参加人数13346人。六是提前蓄水储水做好抗旱准备。从6月上旬开始,根据雨水情变化,提前调度澛港闸和红庙节制闸,抬高青弋江、漳河、青安江蓄水位,三埠管站水位始终维持在9米左右。6月下旬,与铜陵市沟通协调,调度梳妆台闸引长江水入西河,7月上旬与合肥市协商开兆河闸引巢湖水入西河,使西河无为站水位维持在9米以上,有效保障了沿线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三、台风、强降雨天气应对情况

一是积极开展防汛防台工作部署。进入主汛期后,市防办、市应急局、市水务局、市气象局等市防指有关成员单位通过线上视频会商、线下会议等多种形式,部署防汛防台救灾工作,要求各县市区、开发区、市防指成员单位认真贯彻落实防汛救灾工作批示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经验主义,努力完成全市防汛关键期的各项任务;二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汛期,市气象局向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报送“天气信息专报”13期,“重大气象信息专报”3期,天气情况快报4期,“专题气象服务”30期,“每周天气形势”21期,累计发送短信160余条,共640000人次,并通过300余台气象预警显示屏滚动播发预报预警信息;市应急局发布预警提示15条,提醒强降水可能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城乡积涝等,要求相关部门做好防范措施;水务部门发布山洪灾害预警2期、利用基层预警平台向有关县区发送雨情、水情预警信息91条,自规部门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7次4603条,督促基层灾害防御责任人在岗在位。三是全面管控风险隐患。市水务局、市自规局对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中小河流、中小水库等重点风险部位进行全面排查,坚决果断提前转移受威胁群众,做到不少一户、不落一人,并做好妥善安置,严防转移人员“回流”。水务、交通、文旅等行业主管部门,对涉山涉水景区、在建涉水工程、山区交通道路沿线等高风险区域进一步排查,必要时果断采取“关、停、撤”措施;四是做好队伍备勤准备。防汛防台关键期,市防办提前通知水利、住建、城管、交通、武警芜湖支队等相关部门做好应急队伍和物资的准备,同时要求各部门加强协同联动,针对发现问题先期处置、及时应对,努力降低极端灾害性天气损失。五是加强值班值守信息报送。台风、强降雨等恶劣天气期间,市防办在在综合值班的基础上,增加防汛、救灾、指挥中心业务值班,积极调度无为、南陵、繁昌等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地防范措施落实情况;水务、气象、住建、自规、水文等部门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在岗带班,及时掌握和传递雨情、水情,严格执行信息报告制度。

四、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提升情况

一是制定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今年年初,我市选定19个乡镇(街道)开展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4月初,各县市区、开发区制定了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方案要求试点乡镇(街道)在7月底前基本完成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8月底前由县级防指组织自评,9 月底前由市防指组织复核。二是全面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重点是健全乡、村防汛抗旱机构、完善和落实网格化防汛责任制、强化风险隐患闭环管控、强化基层应急队伍物资保障等。今年以来,市防办多次对试点乡镇(街道)进行检查指导,座谈交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查漏补缺,及时整改。目前已基本完成试点乡镇、街道标准化建设验收、核查工作。通过此次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基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规范了防汛物资仓库、队伍等,切实提高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水平。 

五、下一步重点工作

1.加快完善防洪抗旱工程体系。一是加快建设长江芜湖段治理工程,确保在2025年汛前发挥效益。二是推进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全面提高中小圩口防洪能力。三是配合合肥市尽快实施巢湖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四是加快推进江南“三江”中下游水系整治提升工程,提高芜当联圩和芜湖城市防洪能力。五是新建象山水库等重大水源工程,加固病险水库,提高丘岗山区蓄水灌溉能力。六是谋划新建青弋江、黄浒河等入江口拦蓄控制性工程,增强蓄水保水能力。

2.努力提高防汛抗旱“四预”水平。以2020年大水和2022年大旱为基准年,全面检视水雨情测报、预警发布、预案编制和演练等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加强信息化建设,布网气象监测相控阵雷达,全面提升水雨情监测预报精准度和时效性。加强部门联动,优化山洪、水库、河湖、台风等预警发布机制,自上而下建立叫应和应急响应机制。认真吸取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进一步修编完善各类方案预案,多形式分层级开展培训、桌面推演和实战化演练。

3.强化防汛抗旱应对处置措施。加强各类灾害信息的收集、分析、会商、研判,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分级负责,加强抢险救援物资储备,建立应急抢险队伍和专家指导组。强化统一指挥调度,规范信息发布和应急响应流程,加强协同联动,提高处置时效,特别是涉及到停产、停工、停学、停运等,态度坚决果断,努力降低极端灾害性天气损失。

4.高度重视冬春旱工作。认真总结我市2019和2022年的区域性旱情,提前谋划,及早准备。气象、水文、水利、应急、农业农村等部门密切会商,指导各地蓄水保水,加强技术指导。持续推进无为市、鸠江区、镜湖区等地,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问答环节

问题1、市防办建立了暴雨预警“叫应”机制,请详细说明一下“叫应”机制的作用和具体内容,怎么叫,怎么应?

答1:“叫应”机制的制定主要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为了充分发挥气象预警在防汛救灾中的先导作用,迅速、有效地将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到负责人及相关部门。二是近年防汛抗旱应急响应联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需要形成机制予以固化,如遇到夜间暴雨怎样将预警信息通知到相关部门、收到预警信号有关部门应该如何联动应急、怎样将预警信号发到基层群众等。

具体方式、流程:芜湖市气象局发布暴雨橙色、红色预警信号,芜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防指”)成员单位根据对应职责启动市级暴雨预警信号叫应工作机制。气象部门于暴雨红色、橙色预警信号发布之时起20分钟内完成“叫应”;防指相关成员单位、镇(街道)、园区接到“叫应”信息15分钟内完成“叫应”。气象部门发布红色预警信号及持续强降雨或河库高水位状态下的橙色预警信号时,防办应立即组织气象、水务、住建、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会商。市、县防指相关成员单位,相关镇(街道)、园区接到“叫应”信号后须立即组织本部门、本行业、本区域有关部门按照应对山洪灾害、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城市内涝等相关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启动应急响应。

问题2:请问近几年来,我市实施了哪些防洪保安工程,下一步还有哪些计划?

答2:近年来,市水务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和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已完成青弋江分洪道、青弋江治理、裕溪河治理等主要支流治理工程,建成了红庙闸、澛港闸等大中型水闸,完成荆方泵站、袁泽桥泵站、居家角站、咸保站、华林站、凤凰颈新站、神塘河站、保安站、下沟站、临江站、泥汊南站、百子桥站、峨溪河排洪新站、卫渡站等一大批大中型泵站工程;实施大中型灌区47处。这些工程在水资源调配、水旱灾害防御、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我市正在编制芜湖市水网规划、城市防洪规划、水阳江青弋江漳河中下游水系综合整治及防洪治理工程规划,继续推进长江芜湖河段整治工程,芜湖市竹港泵站、经开区犁头尖泵站、湾沚区小河口站、繁昌区东大闸排涝站、镜湖区方塘站、三山经开区双龙口站等一批重点易涝区泵站工程,实施中小河流治理花渡河治理、荆山河治理、黄浒河治理、永安河治理工程,南陵县水系连通和水美乡村建设县工程,青弋江灌区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等,努力推进我市水利工程高质量发展。

问题3、去年冬季我市长时间干旱少雨,请问今年冬季芜湖市总体的气象状况如何?

答3:根据预测,今年冬季(2023年12月-2024年2月)我市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0.5°C,季节内冷暖波动大;本市雨雪量较常年偏多,有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