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类: 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
发布机构: 芜湖市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19-06-10
文  号: 芜政办〔2019〕10号 性: 失效
发布日期: 2019-06-18 关键词:
政策咨询机关: 市住建局 > 办公室 政策咨询电话: 0553-5905167
名  称: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芜湖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芜湖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芜政办〔201910

 

各县、区人民政府,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驻芜各单位:

2019529日市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将《芜湖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610

(此件公开发布)


芜湖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191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改革内容。

对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工程(不包括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重大工程),实施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和公共设施接入服务等全过程审批改革,开展行政审批事项和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以及其他类型事项全流程规范化和标准化再造。

(二)主要目标。

20196月底前,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120个工作日以内,力争压缩至100个工作日以内,其中带方案出让土地的非工业类建设项目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工业建设项目压缩至40个工作日以内。初步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框架和信息数据平台,2019年底前,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相关系统平台互联互通。

二、统一审批流程

(三)精简审批环节。

梳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取消不合法、不必要的审批事项。优化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办事环节,报装提前到开工前办理,在工程施工阶段完成相关设施建设,竣工验收后直接办理接入事宜。

(四)规范审批事项。

统一审批事项和法律依据,形成与全省相一致的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审批事项名称、申请材料和审批时限),并报省住建厅备案。

(五)合理划分审批阶段。

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其他行政许可、强制性评估、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以及备案等事项纳入相关阶段并行推进。

(六)分类制定审批流程。

分别制定政府投资、社会投资等不同类型工程的审批流程图,明确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阶段、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和审批时限等。简化社会投资的中小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含工业建设项目),对带方案出让土地的项目,不再对设计方案审核,将建设工程许可和施工许可合并为一个阶段。

(七)实行联合审图和联合验收。

将消防、人防、技防等技术审查并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相关部门不再进行技术审查,实行限时联合验收,统一竣工验收图纸和验收标准,统一出具验收意见。验收涉及的测绘工作,实行一次委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

(八)推行区域评估。

制定全市区域评估实施方案及区域评估细则,在全市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区域,组织开展区域评估。实行区域评估的,政府相关部门应在土地出让或划拨前,告知建设单位相关建设要求。

(九)推行告知承诺制。

对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够纠正不符合审批条件的行为且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审批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对社会投资工业类项目全面实施告知承诺许可制。对已经实施区域评估范围内的工程建设项目,相应的审批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

三、统一信息数据平台

(十)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

初步建成各部门、各层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国家、省系统对接,实现审批数据实时共享。2019年底前实现与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对接,推进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等审批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市财政局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整合建设资金安排上给予保障。

四、统一审批管理体系

(十一)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

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加强多规合一业务协同,为项目建设单位落实建设条件、相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提供依据。20195月底前,制定项目生成管理办法;6月底前,基本形成多规合一一张蓝图。整合空间管控数据,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形成管控边界清晰、责任主体明确和管控规则明晰的空间规划图,实现利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的多规合一功能策划生成项目。9月底前,完成差异图斑分析,制定消除空间规划矛盾和差异的工作计划。不断完善一张蓝图2019年底前,统筹安排年度项目,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年度实施计划。

(十二)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

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服务窗口,将行政审批事项和市政公用服务事项整合纳入综合受理窗口,优化一窗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的工作流程。在一窗受理的基础上,由牵头部门统一协调、推进联审联办,统一收件、发件、咨询等服务,实现线上线下一个窗口服务和管理。

(十三)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

实行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运行模式,事项、环节、材料只减不增。制定统一的办事指南和申请表格,每个审批阶段申请人只提交一套申报材料,不同审批阶段的审批部门应当共享申报材料,不得要求企业重复提交。

(十四)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

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各审批阶段配套制度,以及牵头部门负责制、多规合一协同规则、审批管理系统运行规则等,明确部门职责。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建立跟踪督办制度和审批协调机制。完成改革涉及文件的立改废释工作。

五、统一监管方式

(十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于实行告知承诺制的审批事项,审批部门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对申请人履行承诺的情况进行检查,对申请人未履行承诺的,依法撤销行政审批决定并追究申请人的相应责任。

(十六)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载体,记录项目监管(处罚)信息、项目主体违反信用承诺信息、中介机构服务质量监管(处罚)信息,将企业和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不履行承诺的不良行为向社会公开。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信用信息平台,与国家、省相关信用平台互联互通。

(十七)规范中介和市政公用服务。

建立健全中介服务和市政公用服务管理制度,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简化前置审批。将行政审批和技术审查相剥离。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中介服务网上交易平台。市政公用服务全部入驻政务服务大厅,实施统一规范管理,提供一站式服务。

六、加强组织实施

(十八)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以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研究部署重大决策,完善工作机制,为改革工作提供组织和经费保障。

(十九)加强沟通反馈和培训。

建立上下联动的沟通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情况,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工作人员和申请人的业务培训,对相关政策进行全面解读和辅导。

(二十)严格督促落实。

市政府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列为重点督导内容。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实行挂图作战,倒逼进度,按时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附件:芜湖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任务分解表

 


附件2

 

芜湖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任务分解表

 

序号

任务分解

牵头单位

责任单位

时限要求

1

制定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并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备案。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

市城管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人防办、市气象局、市地震局、市国家安全局等

20195月底前

2

梳理并提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审批事项的精简、下放、合并和调整审批时序意见,确定调整为政府内部协作的事项、管理方式和相关要求,制定完善相关配套管理制度。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人防办、市气象局、市地震局等

20195月底前

3

梳理并提出施工许可、竣工验收阶段工程建设审批事项的精简、下放、合并和调整审批时序意见,确定调整为政府内部协作的事项、管理方式和相关要求,制定完善相关配套管理制度。

市住建局

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人防办、市气象局、市地震局等

20195月底前

4

优化供水、供电、燃气、排水、通信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办事环节,报装提前到开工前办理,在工程施工阶段完成相关设施建设,竣工验收后直接办理接入事宜。

市住建局、市城管局

市经信局、市供电公司、市华衍水务、市中燃公司、江北港华燃气公司、电信芜湖分公司、移动芜湖分公司、联通芜湖分公司等

20195月底前

5

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主要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由牵头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严格按照限定时间完成审批。其他行政许可、强制性评估、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以及备案等事项纳入相关阶段办理或并行推进,制定流程总图。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

市发改委、市城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国安局、市人防办、市气象局、市地震局等

20195月底前

6

分别制定政府投资、社会投资等不同类型工程的审批流程图。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

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人防办、市气象局、市地震局等

20195月底前

7

对于验收涉及的测绘工作,实行一次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水务局、市文旅局、市人防办、市气象局、市地震局等

20195月底前

8

在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区域,组织开展对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评价、防洪影响评价、交通影响评价、气候可行性论证、文物保护评价等评估评价事项实行区域评估。推行由政府统一组织对各类评估评价事项实行区域评估,制定区域评估实施细则。

市发改委

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人防办、市气象局、市地震局等

20195月底前

9

依托安徽省政务服务平台,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初步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覆盖市直各有关部门和县、区的工程建设项目,并与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对接,实现审批数据实时共享。

市数据资源局

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经信局、市城管局、市人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等

20196月底前

10

不断完善一张蓝图,统筹安排年度项目,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年度实施计划。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

市经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局、市水务局、市数据资源局

201912月底前

11

加强政务大厅建设,建立完善前台受理、后台审核机制,综合服务窗口统一收件、出件,实现一个窗口服务和管理,制定全市一窗受理工作规程

市数据资源局

市发改委、市城管局、市经信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等

20195月底前

12

制定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阶段的办事指南、申请表单、申报材料目录。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人防办、市气象局、市地震局等

20195月底前

13

制定施工许可、竣工验收阶段的办事指南、申请表单、申报材料目录。

市住建局

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人防办、市气象局、市地震局等

20195月底前

14

基本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配套制度,确保审批各阶段、各环节无缝衔接。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

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水务局、市文旅局、市人防办、市气象局、市地震局等

20196月底前

15

完成改革涉及的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释工作,建立依法推进改革的长效机制。

市司法局

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管局、市数据资源局等

201912月底前

16

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信用信息平台,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安徽)、安徽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互联互通。

市发改委

市住建局、市人社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数据资源局等

20196月底前

17

规范中介和市政公用服务,建立健全中介服务和市政公用服务管理制度,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立中介服务网上交易平台,对中介服务行为实施全过程监管。

市数据资源局

市委编办、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等

20196底前

18

供水、供电、燃气、排水、通信等市政公用服务全部入驻政务服务大厅。

市数据资源局

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经信局、市供电公司、市华衍水务、市中燃公司、江北港华燃气公司、电信芜湖分公司、移动芜湖分公司、联通芜湖分公司等

20196底前

19

落实改革主体责任,成立领导小组,整合专业技术力量,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5月底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