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芜湖市职业病防治“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政策解读
一、《规划》的起草背景
职业病防治工作事关广大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和监督管理职责,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发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综合施策,深入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全面实施《芜湖市职业病防治规划(2012—2015年)》,依法履行职业病防治职责,强化监督管理,全市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职业健康监管体制机制逐步健全,配套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源头治理和专项整治力度不断加大。职业病防治体系不断完善,职业病危害监测评价水平持续提升,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与鉴定依法规范。用人单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违法行为有所减少,重特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明显减少。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更加普及,全社会职业病防治意识、维权意识不断提高。
但是,当前我市职业病防治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传统行业尘毒危害依然严重。矿山开采、冶金、有色、水泥、制鞋、化工生产及危险化学品使用、石材加工、木质家具制造、造船、汽车制造等职业病危害严重,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数量和从业人数多,部分小微企业工艺技术装备落后,作业场所尘毒危害超标严重。二是新的职业病危害问题不容忽视。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断出现,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新挑战。三是职业病发病数依然居高不下。目前我市职业病现患人数累计达700余例,2016年新报告职业病4例,主要分布在玻璃、水泥等行业,其中多例病例来自于劳务派遣公司。四是用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微型企业主要负责人法治意识不强,对职业病危害治理投入不足,职业健康监护率低。五是职业健康监管和职业病防治服务能力不足。部分县区监管力量和防治工作基础薄弱,对危害信息掌握不全,对重点职业病及职业相关危害因素监测能力不足,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不足,工程防护技术有待加强。六是职业病认定和维权较为困难。农民工、劳务派遣人员等职业人群由于劳动关系不固定、流动性大,职业防护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为此,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市卫生计生委编制了本规划。
二、《规划》的主要特点
《规划》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突出了战略性、系统性、指导性、操作性,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是突出源头治理的原则。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关键在于前期预防和源头治理,《规划》科学把握职业卫生发展规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重点行业、重点职业病危害和重点人群为切入点,引导用人单位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强化从源头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从根本上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二是突出用人单位主体责任。《规划》突出强调了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应承担的主体责任,确保工作场所作业环境有效改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有序开展,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三是突出职业病防治全流程管理。《规划》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分工,注重部门协调和资源共享,在具体工作指标和主要任务中均体现了防、治、保等职业病防治关键环节的有效衔接,有利于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保障和推动《规划》顺利实施。
三、《规划》的核心内容
《规划》首先阐述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结十二五期间我市职业病防治取得的成绩,分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明确了“十三五”期间的工作定位。提出坚持依法防治、源头治理和综合施策的基本原则,明确了2020年总体工作目标和1具体工作指标,主要任务及实施举措如下:
一是强化源头治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职业病危害调查摸底。推广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在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专项治理。
二是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加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防护措施控制效果评价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管理,改善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建立完善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三是加大职业卫生监管执法力度。加强职业卫生监管网络建设,大力提升基层监管水平。建立用人单位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黑名单”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并通报有关部门。
四是提升防治服务水平。完善职业病防治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好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是落实救助保障措施。规范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管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督促用人单位依法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做好工伤保险与其他保障救助等相关制度的有效衔接。
六是推进防治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重点职业病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报告和管理网络。规范职业病报告信息管理,提高部门间信息利用效率。
七是开展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广泛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健康企业”建设。
八是加强科研及成果转化应用。鼓励和支持职业病防治基础性科研工作和前瞻性研究。开展重点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
四、《规划》的落实
为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从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加大经费投入、执行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5个方面,提出保障措施,要求各县区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责任考核制度,2020年组织实施终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