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提前完成退捕转产任务

全市符合条件登记在册的禁捕退捕渔船1031艘 5月底已全部拆解完毕

发布时间:2020-07-03 08:15信息来源:芜湖新闻网 阅读次数: 字体:【    】

编者按:万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态宝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按照中央要求,2020年1月1日起,长江重点水域全面禁捕。我市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坚决打赢长江芜湖段禁捕退捕攻坚战。即日起,本报推出“长江禁捕退捕在行动”专栏 ,详细介绍禁捕退捕进度、禁捕退捕经验等 。

芜湖市长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在有序推进中,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记者从芜湖市渔业渔政部门了解到,全市符合条件登记在册的禁捕退捕渔船1031艘,5月底这些登记在册的渔船全部拆解完毕,提前完成了省下达的退捕转产任务。

核查渔船渔民信息 录入专门系统

长江芜湖段全长131公里,流域内有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分别为无为市境内的“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岸线48公里)、三山区境内的“龙窝湖细鳞斜颌鲴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全市录入内陆渔船管理系统的捕捞渔船共有1190艘,其中列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范围捕捞渔船1033艘(龙窝湖保护区9艘、长江干流679艘、重点支流345艘,其中有2艘审核不符合条件被核销),未列入禁捕退捕范围捕捞渔船157艘(无为市境内西河水域)。

全市从事渔业捕捞渔民约2567人,户籍人口4577人。各县(市)区在2017年统计核准的长江流域合法持证捕捞渔船数量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础信息录入,登门逐户逐人填报完善相关信息。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1031艘捕捞渔民渔船基本情况已全面核查,相关信息已按有关操作程序录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退捕渔船管理信息系统”。并及时将实地调查摸底实际情况与管理系统数据进行比对,按要求核实更正了船籍证号、身份证号、捕捞证号、退捕进度、退捕去向、补助资金领取、安置保障、就业培训、创业扶持等基本情况,确保退捕实际进展与管理系统数据一致、口径一致、时效一致。

所有禁捕退捕渔船5月底前全部拆解

今年以来,我市各县(市)区全线行动,长江干流芜湖段及其重要支流形成了浓厚的禁捕退捕氛围。截至5月27日,全市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登记在册的1033艘捕捞渔船全部拆解完毕,提前完成了省下达的退捕转产工作任务。

此外,我市加大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截至目前,全市共摸排登记涉渔“三无”船舶(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2367艘,其中鸠江区861艘、无为市465艘、弋江区353艘、三山区266艘、芜湖县236艘、镜湖区67艘、南陵县64艘、繁昌县36艘、经开区19艘,目前已全部拆解。

截至目前,中央、省、市、县区财政共安排下达退捕转产资金10749.51万元,已支出资金3481.281万元。在实施退捕转产项目中,各县(市)区严格按照《芜湖市长江重点水域渔民退捕转产实施方案》要求,采取机动捕捞渔船补助、过渡期生活补助和按时退捕奖励相结合的方法,给予退捕渔民补助。补助金额依据“内陆渔业船舶证书”上登记的渔船材质和长度确定,每船补助金额5.1万元至12万元不等。过渡期生活补助按专业渔民每证8万元、副业渔民每证3万元补助,补助金额按5至10个年度拨付。对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退捕的渔民,给予每证1万元的奖励。目前,各级财政资金均已兑付到位。

对渔民就业帮扶摆上重要日程

退捕渔民上岸后,如何开始新的生活,如何开启新就业?据了解,各县(市)区加大政府投入,正在加强部门协作,努力把就业帮扶、社会保障政策最大化惠及渔民群体。

有的县区为退捕渔民举办专业技能培训班,开展免费就业培训;有的县区为退捕渔民出台优惠政策,实行公益性岗位和一次性就业、创业补贴;有的县区联系对口企业召开就业创业座谈会,帮助退捕渔民对口就业;有的县区组织退捕渔民召开专场招聘会,有针对性地为退捕渔民搭建再就业平台;有的县区为退捕渔民提供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有的县区帮助困难渔民联系社区解决低保问题;有的县区联系户籍地派出所帮助退捕渔民解决户籍分户问题;有的县区免费为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办理失业登记、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一对一”就业帮扶服务。

所有符合条件的困难渔民家庭,按规定程序都纳入了低保范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所有退捕渔民子女全部安排就近入学,实现了退捕渔民子女义务教育普及率和适龄儿童入学率双100%;所有退捕渔民全部纳入社区管理,社会事务办理方便快捷。目前,我市共开展免费就业创业培训15批次,开展免费就业创业培训572人次,实现转产转业232人,成功创业80人,劳务输出122人 ,就业帮扶51人次,社会养老保障518人,纳入低保12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