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芜湖市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0年1月7日在芜湖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发布时间:2020-02-21 08:35信息来源:芜湖新闻网 阅读次数: 字体:【    】

市财政局局长 童宗新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芜湖市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市人大通过的预算决议要求,全面落实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思想,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扎实做好财政收支预算管理,努力保持财政平稳运行。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621亿元,增长3%。剔除减税降费因素,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其中: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1.8亿元,增长1.2%,完成汇编调整预算的101.8%,加上级税收返还及补助收入157.7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其他资金51.2亿元、上年结余收入2.1亿元、一般债券转贷收入26.7亿元,收入合计559.5亿元。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2.5亿元,增长10%,为汇编调整预算的99.5%,加上解上级支出17.5亿元、一般债券还本支出23.9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3.1亿元,支出合计557亿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2.5亿元,全部结转下年。

2、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市级(含市本级、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同。具体详见附表)财政总收入完成259.4亿元,下降1.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1亿元,下降6.6%,为预算的104.7%,加上级税收返还、补助及下级上解收入178.1亿元、上年结余收入2.1亿元、一般债券转贷收入11.1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及其他资金41亿元,收入合计342.4亿元。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7.5亿元,增长17.8%,为调整预算的98.8%,加上解上级支出16.2亿元、补助下级支出94.7亿元、一般债券还本支出9.4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2.2亿元,支出合计340亿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2.4亿元,全部结转下年。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8.2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8.7%,加上级补助收入6亿元、专项债券转贷收入85亿元,上年结余25.5亿元,收入合计194.7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64.3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3.2%,加补助下级支出13亿元、专项债券转贷支出5.5亿元、调出资金0.3亿元,支出合计183.1亿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11.6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2.4亿元,为预算的100.9%,加上级补助收入0.2亿元,收入合计2.6亿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0.4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0%,调出资金2.2亿元,支出合计2.6亿元。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39.2亿元,为预算的95.2%,加上年结余55.4亿元,收入合计194.6亿元。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44.7亿元,为预算的97.5%。收支相抵,年终结余50亿元。

(五)政府债务余额情况

2019年市级地方政府债务限额441.7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87.8亿元、专项债务限额253.9亿元。截至2019年末,市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427.8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81.7亿元、专项债务246.1亿元。2019年发行地方政府债券90.4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1.6亿元、再融资一般债券9.3亿元;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70.5亿元、土地收储专项债券8.6亿元、其他领域专项债券0.4亿元。

2019年,各级财政均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上述预计执行情况在年度决算后,可能还有一些变化。待决算编制完成并经审计后,再按程序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二、2019年市本级主要支出政策落实情况

2019年,市政府认真落实省委“四个走在前列”的要求,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预算资金,保障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市本级重点项目支出情况如下。

(一)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支持打好防范重大风险攻坚战。投入10.1亿元,偿还到期政府债券本息;投入23.1亿元,化解隐性债务;争取9.3亿元债券完成存量债务置换,争取新增政府债券86.6亿元,保障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土地储备、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合理融资需求。支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9亿元,支持无为市、南陵县脱贫攻坚工作。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投入10.6亿元,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投入14.5亿元,用于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其中:成功入围国家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获得中央补助资金3亿元;投入3.2亿元,推进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芜湖)经济带建设。

(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19.4亿元,支持公办幼儿园建设,逐步缓解公办学前教育供需矛盾,支持高等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投入17.1亿元,稳步提高各类社会保障标准,落实就业创业各项扶持政策,促进重点人群就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入11亿元,落实医疗救助补助政策,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支持市属医院发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投入2亿元,支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投入6亿元,实施高校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推动棚户区改造,支持老旧小区综合整治。

(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投入10亿元,支持重大公共研发平台建设,与西电、中科大、哈工大、安理工合作共建研究院;投入3.2亿元,落实支持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投入2.8亿元,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投入2.4亿元,落实人才优先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政策,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投入3亿元,补充政府股权投资基金,参股设立军民融合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投入2.5亿元,兑现土地使用税奖励政策;投入2.8亿元,支持软件信息、现代物流、旅游会展、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投入17.3亿元,支持轨道交通、芜宣机场、商合杭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入4.1亿元,支持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市政公共设施维护、城市运行信息化等;投入3.2亿元,推动城市公园建设,实施增绿增效行动,启动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城市公厕建设管理,开展城市环境治理提升;投入5.6亿元,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保障美丽乡村建设需求,落实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提升农村地区环境整治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投入23.4亿元,实施土地储备开发;投入8.2亿元,持续提升城市安全水平,支持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战,支持“雪亮工程”建设,构建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三、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情况和2019年预算执行效果

2019年,财政部门认真贯彻预算法和《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按照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预算报告的决议以及市人大财经委审查意见,坚持依法理财治税,持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扎实推进各项财税工作。

(一)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多措并举开源节流

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减税降费政策,并在地方权限内下调市区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级税额标准,平均降幅41%。加强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宣传,帮助和指导企业用好用足政策;加强减税降费实施效果监测监控和分析研判,确保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加强收费目录清单“一张网”动态管理,提高政策透明度。2019年新增减税降费82亿元。受减税降费等政策影响,我市财税收入增长有所放缓。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加强财政收支预算管理。坚持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强化收入日常管理,堵塞征管漏洞,确保收入应缴尽缴;统筹采取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加大存量资产盘活力度,多渠道开源弥补减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一般性支出压减10%,“三公”经费压减3%左右,共压减1.7亿元;清理盘活存量资金37.5亿元;加大财力下沉、资金调度力度,增强县(市)区财政保障能力,兜牢“三保”底线,多举措节流优化支出。

(二)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推进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对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政策,修订并落实好扶持产业发展政策,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实施重点产业提升“攻尖”行动计划;积极培育数字经济,助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经济转型。加强财政资金对产业的引导调控作用,设立产业创新专项资金,动态扶持重点研发创新平台,承接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强化与优质创新资源务实合作;加大引才引智资金投入,落实强化创新驱动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政策规定,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推动创新“先手棋”走在前列。创新投入方式,推动基金运作提效,支持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发展。改善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降低政策性担保业务费率,新增政银担、税融通、续贷过桥业务162.5亿元,获批全国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三)坚持保基本兜底线,落实民生保障政策

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财政民生投入,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2019年投入民生工程资金130亿元,强化资金管理,加强项目跟踪调度,检视整改突出问题,强化建后管养,推动民生工程规范化、长效化实施,33项民生工程全部完成。严守现行脱贫攻坚目标标准,强化财政投入保障,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9亿元,重点支持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突出问题,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落实政府采购支持脱贫攻坚政策,调动各方帮扶积极性。完善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机制,落实扶贫项目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要求,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推动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系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扶持农业“五大”特色产业发展,支持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四)围绕财税体制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加快建成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绩效管理。2019年对83个项目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资金29.7亿元。我市2018年度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平均得分位居全省各市第二名。明确市本级支出预算执行工作职责,出台民生保障支出考核办法,健全预算执行情况通报机制,通过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推动规范预算执行。推动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实现全面运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全覆盖,全面编制政府财务报告。落实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全面报告市级各类资产总额、结构和管理情况,进一步摸清资产家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推进政府采购改革,简化采购审批程序,提升政府采购效率。发布市级政府购买服务实施目录。积极做好机构改革涉及部门经费保障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保障改革顺利推进。

(五)强化财政预算监管,防范财政资金风险

紧扣新形势新要求,完善监控预警名录,将名贵特产名录信息纳入动态监控范围,不断提升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水平。严肃执行财经纪律,修订完善会议、党建、培训、出国等管理办法,明确、细化规定,加强“三公一会”经费监督管理。积极落实预算公开要求,加大预决算信息公开力度,部门预算信息在保障预算公开内容真实完整的基础上,做到公开部门全覆盖。开展减税降费、预算信息公开等监督检查,强化预算监督。全面分析评价债务风险水平,实施分类预警和控制。紧盯全年化债任务,指导和督促各责任主体综合采取措施,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继续实施县(市)区政府投资项目立项前审查机制,加强项目源头管理,按照财政承受能力把控项目投资总量,严格控制政府投资进度,有效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建立PPP项目政府支出责任监测与管控体系,督导县(市)区加强财政可承受能力论证,严格规范项目运作程序。

2019年全市财政运行总体较好,但财政工作仍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宏观经济形势稳中有变,受政策性减税等影响,财政收入增长趋势性放缓。二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民生领域补短板、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等重点支出刚性增长,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三是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责任有待压实,绩效制度体系不尚健全,绩效评价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努力予以解决。

四、2020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节点,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运用好逆周期调节工具,加力提效积极财政政策,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认真贯彻“以收定支”原则,加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力度,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压减一般性支出,切实保障“三保”支出,集中财力支持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持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现代财政制度,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现代化创新之城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综合考虑影响收支的经济、政策、改革等因素,2020年全市财政收入剔除减税降费影响与经济同步增长。其中市级财政2020年度预算(草案)如下。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算

2020年,市级财政总收入预期264.6亿元,增长2%。其中:市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99.7亿元,下降9.4%;加上级税收返还及补助105亿元、下级上解16.7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其他资金10亿元、上年结余收入2.4亿元,收入合计233.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2.7亿元;加上解上级支出17亿元、对下级转移支付43.9亿元、债务还本支出0.2亿元,支出合计233.8亿元。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

2020年,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期79.5亿元,增长1.7%;加上年结转和上级补助收入13.1亿元、调入资金6亿元、专项债券转贷收入22.3亿元,收入合计120.9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90亿元;加政府性基金预算补助下级支出8.5亿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9.5亿元、专项债务转贷支出12.9亿元,支出合计120.9亿元。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

2020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2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4亿元,调出资金0.6亿元。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算

2020年,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期161.6亿元,加上年结余收入50亿元,收入合计211.6亿元。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58.3亿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53.3亿元。

(五)政府债务情况

初步测算,2020年市级政府债务还本付息22.7亿元,其中:偿还债务本金9.5亿元、债务付息支出13.2亿元。经省政府批准,省财政厅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政府专项债务限额22.3亿元,按照新增专项债券使用的相关要求及重点项目建设需要,用于交通、生态环保、物流、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卫生健康、养老等方面。

根据预算法规定,2020年预算年度开始后,在召开的市人代会批准本预算草案前,市级财政已安排支出2.7亿元左右,主要包括上一年度结转支出、参照上一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必须支付的本年度部门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和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以及法律规定必须履行支付义务的支出等。

五、2020年市本级预算安排的重点领域

2020年,财政部门将在落实落细减税降费的同时,服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要素优化配置,统筹预算收入、政府债券等资金,坚持逆周期调节,坚持有保有压,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大对三大攻坚战、民生和公共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品质提升的财政保障力度,全力保障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发展重大决策。

(一)三大攻坚战:支持打好防范重大风险攻坚战,安排40.8亿元用于政府债务还本付息,稳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安排11.7亿元用于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推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加快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强化公厕建设管理,提速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进长江岸线造林,支持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芜湖)经济带建设。支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安排2亿元用于支持无为市、南陵县脱贫攻坚,全力保障援藏协作。

(二)民生和公共服务:安排13.3亿元用于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高职院校等各类教育事业发展。安排10.8亿元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保险补助政策,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安排3.5亿元用于城乡创业扶持引导等,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安排21.4亿元用于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基层卫生机构投入,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条件。安排7.5亿元用于落实惠农政策、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支持“三农”事业发展。安排2.1亿元用于支持新闻媒体、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安排9.9亿元稳步推进农村危房、城镇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

(三)现代产业体系:安排2.5亿元用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攻尖”计划,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安排2.6亿元用于支持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安排1.8亿元用于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安排3.8亿元用于人才事业发展、促进人才引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安排13.5亿元,支持重大公共研发平台和高水平研发机构发展;落实科技创新若干措施,鼓励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安排1.4亿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品质提升:安排14.4亿元用于商合杭高铁交通配套、芜宣机场、轨道交通等综合交通项目建设,打造现代化“大交通”。安排3.6亿元,优化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安排19.8亿元,稳步推进土地收储和上市工作,支持大片区土地开发整理。安排1.7亿元用于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补齐社会事业领域基础设施短板。安排3.2亿元用于市政道路、公共设施、绿化维护、城市公园项目,营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安排1.3亿元用于推进水利薄弱环节治理和防汛抗旱提升工程。安排6.5亿元用于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水平,推进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六、2020年财政主要工作

(一)集中力量精准支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在巩固已有成果基础上,集中力量支持,实施精准攻坚。支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标准,全面落实财政保障责任,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严格遵守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定,加强政府投资项目风险管控,严控债务增量;紧盯债务化解目标,多渠道稳妥化解存量债务;积极争取新增债务限额,用好政府专项债券,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和补短板项目建设,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全面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确保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资金支持力度,扎实推进“三大一强”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推进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芜湖)经济带建设,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

(二)聚焦补短板领域,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群众过好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新增项目支出,压缩一切不必要的行政开支,节约资金统筹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紧扣我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短板、弱项,发挥政府作用保基本,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在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坚持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继续实施省定民生工程,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立足市区财政体制,进一步强化市区两级财政预算主体责任和预算约束意识,加大支出结构优化力度,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切实保障“三保”支出需求。进一步完善财政运行监控分析机制,密切跟踪县(市)区“三保”支出执行情况,坚决兜实兜牢“三保”支出底线。

(三)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紧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契机,加大城市宣传力度,支持打造城市品牌。发挥区位优势,支持全域规划对接,推动重大基础交通大通道建设。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G60科创走廊建设,促进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围绕全市战略定位,落实高质量发展各项要求,加力提效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扶持资金投向,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推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落实好人才专项政策,支持高层次创新人才汇聚。继续实施工业技改、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攻尖”提升计划,支持重大公共研发平台建设,加快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培育港航建设发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等高成长性服务业。

(四)加强收支预算管理,保持财政平稳运行

认真贯彻“以收定支”原则,合理编制财政收支预算,切实做到有保有压。继续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进一步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跟进消费税征收环节下划改革,落实好市以下增值税留抵退税分担机制。加强财政收入预期管理,完善协税护税机制,推进重点税源管理,盘活变现低效、闲置等政府存量资产资源,积极稳妥组织收入。积极拓宽财力统筹渠道,继续清理收回结转结余资金,提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比例,加强政府性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衔接,用好地方政府债券,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确保实现预算收支平衡。规范推广应用PPP模式,发挥财政资金乘数效应,拓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落实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备案制度,健全财政支出政策决策机制,加强财政综合保障能力评估,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

(五)提升财政政治站位,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

以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探索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根据实际需要科学核定预算,打破部门基数概念和预算支出固化格局。按照中央、省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部署,向教育、科技等领域推进。加快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办法和业务流程,推动绩效管理各项措施扎实落地,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和改进管理挂钩。落实支出进度考核通报和约谈机制,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和监督。持续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规范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深化政府采购改革,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积极贯彻落实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要求,支持配合人大、审计依法开展预算审查监督,加快推进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

各位代表,2020年全市财政改革发展任务艰巨,我们将在市委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指导监督,虚心听取政协意见建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扎实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现代化创新之城作出新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